欢迎进入仪商网!

新规!生态环境部发布《铜、锌、铅等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为贯彻《环境保护法》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和铬的测定方法,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19)》。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重金属污染危害影响较为突出,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是铅(Pb)、汞(Hg)、 镉(Cd)、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兼顾镍(Ni)、铜(Cu)、 锌(Zn)、银(Ag)、钒(V)、锰(Mn)、钴(Co)、铊(Tl)和锑(Sb)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


水系沉积物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的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的一部分。通过对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监测,可以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规律,预测水质变化趋势,有助于全面评价和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FAAS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由于仪器操作简单,国内环保行业监测站普遍配置,所以FAAS法被广泛应用。本次修订开展了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铅的方法研究,增加土壤和沉积物中高含量铅测定方法的选择,与其他低含量铅的测定方法形成互补。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铬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土壤金属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标准是对《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和《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9-1997)的第一次修订,是对《土壤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09)的第二次修订,于2019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与原标准相比,本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整合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镍、铬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同时增加了铅的测定;适用范围增加沉积物;增加了微波消解和石墨电热消解两种方法;规范了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