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 解决方案 » 汽车行业 » 正文

一文读懂电动汽车V2G系统漏电解决方案


  来源: 21ic 时间:2018-06-08 编辑:夏婵
分享到:



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V2G的概念被不断提及,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大量电动汽车的储能源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缓冲,当电网负荷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储能源向电网馈电,而当电网负荷过低时,用来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避免造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电动汽车用户可以在电价低时,从电网买电,在电价高时,向电网售电获得收益。同时,在遇到突发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的时候,大量的电动汽车还可以成为应急电站,意义重大。有专家核算过,北京2016年8月最大负荷2077万千瓦,如果电动汽车输出功率为7千瓦,300万辆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全城保供电。

V2G的关键技术之一便是双向大功率充电机的研制。对整车厂来说,车载充电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好,目前主流充电机的拓扑结构由三相不可控整流器和高频变压器隔离DC/DC变换器组成,这种带隔离变压器的充电机体积大,变换效率低,成本较高,所以采用非隔离的充电机是目前的主流发展方向。一种双向大功率充电机采用新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1 一种高效高功率因数充电机拓扑结构

它由前级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和后级的电流可逆斩波电路组成。后级的电流可逆斩波DC/DC电路,可以理解为由一个Boost电路和一个Buck电路组成的复合电路,该电路不仅能实现电路的正向流动,还能够实现电流的逆向流动,从而实现整个充电机能量的双向流动。

由于采用了非隔离DC/DC拓扑结构,去掉了高频变压器,提高了变换效率,降低了系统成本和损耗,但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的一个情况就是整个系统的漏电问题。双向大功率充电机作为一种复杂的电力电子装置,漏电问题难以避免,需要在设计的时候通过良好的控制策略将漏电大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不管是对于电网还是器件本身或者是生命财产安全,都有风险。同时,也需要在漏电超出预期时,采用一个基本保护手段来防范漏电的危害。


2 车载电动机输入控制导引电路

上图是QC/T 895-2011《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中截取的,反映了电网和充电机连接的一般模型,通过充电线缆向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供电,车载充电机将接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在向电网馈电时,蓄电池通过车载充电机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通过充电线缆反馈到电网端。供电设备(充电桩)内部安装漏电流保护器对整个电网和电动汽车的能量交换过程进行漏电保护,漏电流保护器又被称为剩余电流保护器(RCD)。RCD就是那个基本保护手段,所以它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们都知道,供电系统有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我国基本采用TN系统,电动汽车和电网的连接也是采用这种系统。在使用这种双向大功率充电机时,失去了DC/DC隔离变压器的限制,蓄电池率先获得自由,它不再和这个系统隔离。于是,蓄电池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直流母线若发生绝缘故障,漏电就会通过车身接地PE线反馈到交流侧。以蓄电池直流母线正极漏电为例,漏电模型如下图所示。


3 蓄电池正极对地短路漏电模型

可以看到,蓄电池直流母线正极漏电反馈到交流侧构成回路,这种意外的直流电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如果我们通过对等效电路进行仿真,就会发现整个充电电流发生畸变,导致充电效率降低,甚至减少蓄电池使用寿命。更严重的情况是,如果PE线断开并且接地线缺失,这部分电流就有可能通过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直流电流入电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会对整个配电网络造成危害。因而当发生直流漏电时,必须断开电路,对装置进行检查,检测漏电并断开电路的功能自然是交由剩余电流保护器(RCD)来完成。

关键词:电动汽车 V2G系统 漏电    浏览量:3553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技术方案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