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权威专家 » 正文

暨大光电工程教授潘涛:卅年科学生涯的再历练


时间:2017-06-06 作者:
分享到:



首次接触近红外(NIR)光谱,是参加T.Kameoka先生主持的日本农林水产省重点课题《分散协调型多次元农産物情报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の开発》。这个项目将近红外用于田间土壤、农作物(西红柿、葡萄)的实时测定,并将数据返回监测中心。后来,在九州大学出席日本化学工学年会,结识了Y.Ozaki教授,对近红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的研究先后发表在Appl SpectrosBioproc Biosyst EngMMASJJCE等刊物。赴英国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短期学术访问,并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与K.Nishihara教授开展合作等。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我的博士学位。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工作,中国留学基金委、中国大使馆组织评审“首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在美、日、英、德、法五国的博士留学生中评选100)。我有幸获选,赴中国大使馆(东京)接受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卫颁发的证书和奖金,我的导师T.Kameoka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感念国家的厚爱,蒙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刘太平教授推荐,我于2004年回国,进入暨南大学任教,同年评定为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陈星旦院士,也是这一年到暨大创建“应用光谱”团队。和陈院士的认识,颇有传奇色彩:他让图书馆买了一本英文的近红外光谱学专著,这本书刚上架就被我借走了,他很吃惊,找到我,聊了十来分钟,他说:“你就是搞近红外的,我们一起做吧!”就这样,由校长特批,我从信息学院转入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开启近红外之旅。

()近红外过程分析技术(PAT)的探讨

2005年,陈院士和我到广东湛江、广西宜州的甘蔗糖厂考察近红外在制糖过程的应用。从原料收购的按质论价、工艺质量监控、成品质量分级等环节,依次需要对初压汁、混和汁、清汁、清糖浆、糖蜜、白砂糖等中间及终产物的垂度、蔗糖分、还原糖分、pH值、色值等指标进行实时测定。还关注了制糖废水排放的COD检测、转基因甘蔗叶片的无损判别分析等。我们采集大量样品,通过很多实验,建立了上述各类样品及指标的预测模型。为近红外用于甘蔗制糖过程的在线分析,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参数,在全国第一届近红外会议做了报道。我的体会是:在过程分析技术(PAT)中,近红外乃是珍贵的一线技术,但尚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如,多过程、多目标、多参数的模型优化及动态维护才是问题的核心。

()在土壤、农产品、食品领域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近红外技术    浏览量:928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