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中国制造与德美日制造比较思考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6-03-10 作者:Stanford
分享到:



仪器仪表商情网 国际资讯】不久前我和一个企业家团到日本学习,在学习之余的购物时间里,团员们拿着或家庭成员或朋友们发来的各种实物图片、物品名称等在超市里疯狂购物。场面令人哭笑不得,被扫对象包罗万象,连感冒药都不放过,足见国人对日本产品“研究”之深入,某些媒体或自媒体可谓“劳苦功高”。看到这种场面,再看看日本店员的不屑,内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自从工业4.0的话题火了之后,市面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制造业媚外之风,各种媒体或自媒体上广泛且重复传播一种论调,德、美、日制造是多么的高大上,中国制造又是如何的无所作为。这样一边倒的鼓噪已经在国内造成极坏的影响,以至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去到海外,不分青红皂白扫货。

当大家大包小包收获满满地离开商场的时候,注意到我两手空空,他们不解地问,刘博士怎么不买些日本货呢?我说,本人曾在日本留学多年,也知道日本产品好,但绝没有好到需要千里迢迢买回家的程度,所以没买。特别是许多日用品,中国造也很好,足够满足生活需求,所以就不麻烦了。

说这些并不是简单抱怨国人不争气,也没有要鼓动大家抵制x货的意思,而是希望人们能够理性看待德、美、日制造和中国制造的现状,并对中国制造的未来抱有信心。

首先,我们对世界制造业的竞争要有两个基本估计。第一个估计是,德、美、日制造确实比我们中国制造优秀,但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各类媒体或自媒体上说到德、美、日制造时,几乎用尽了各种溢美之词,做事严谨、热爱创新、工匠精神、百年坚守、千年追求等等不一而足。如果真是无懈可击的话,那德、美、日制造注定要基业长青了。其实不然,德、美、日制造也存在着学习力不足、反应迟缓和竞争力下降等致命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才给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且还将继续为中国制造的快速追赶甚至超越提供可能。

第二个估计是,中国制造纵然存在种种不足,但并不是一无是处,脆弱无比。事实是,在过去短短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制造已经完成基础积累,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工业体系。不仅如此,中国制造还在诸如高铁、航天、能源、钢铁、飞机、军工、家电、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新材料、工程机械、船舶制造以及诸多民生制造领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三十年来中国制造的发展是成功的,我们既要看到现状的不足,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能不分场合非理性地给德、美、日制造唱赞歌,蛊惑老百姓到海外扫货。

其次,我们要在理性分析德、美、日制造的优缺点之后,扬长避短。有人认为必须向德国学习,因为德国人做事严谨,主张一次做对,装备和自动化了得;有人认为应该向日本学习,因为日本人精益求精,崇尚持续改善,制造管理一流;也有人认为美国才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因为美国人最具创新精神,始终追求思想和技术引领……所有这些,说的也许都是事实,即便不是事实,也不影响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事实上,德、美、日制造今天拥有的所有优势说到底是先发优势,是长期进化和积累的结果,比如看上去高大上的自动化技术就是如此。所以当人们谈及工业4.0如何了得,如何可怕的时候,我总是告诉人们,其实工业4.0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停止进化或者进化速度太慢。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制造业 日本制造    浏览量:65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