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全面推广“电子车牌” 2018年智能交通步入转型启动期


  来源: 21IC中国电子网 时间:2018-05-11 编辑:隋意
分享到:



一颗小小的RFID芯片,将为汽车佩带上“二代身份证”——电子车牌,实现对车辆身份的精准识别、车辆信息的动态采集和交通信息的海量采集。汽车电子车牌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套牌车的存在也将成为历史。

去年年底,机动车电子标识六项国家标准出台,并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电子车牌即将普及的风向标。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规定了2018年新出厂机动车应在前挡风玻璃不影响驾驶视野的位置预留微波窗口,以保证汽车电子标识的安装与读取。



目前所知,天津、北京、无锡、深圳等多地已经开始试点,主要包括大中型客车、出租车、校车等,而全国推广则是从2018年正式开始,这将开启电子车牌的新纪年。业内认为,这表明我国智能交通将步入转型启动期。


国标支持,电子车牌加速落地

根据市场数据,到2020年,全球1/5的车辆将拥有某种形式的无线网络连接,估计互联汽车市场的连接总数将以3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从2015年的1.82亿个增长到2020年的6.93亿个。而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2304万辆,增长11.85%,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50亿辆。

2016年初,首批符合国标的电子车牌在无锡开展示范应用,用于货运车辆,发放10万张;同年2月,深圳启动电子车牌的试点应用工作,主要涵盖重型货车、泥头车、校车等八类重点车辆,发放20万张;同年5月,北京召开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电子车牌作为拥堵费征缴过程中识别车辆信息、扣费支付的物理基础,在交通拥堵收费方案中推广;2017年,天津为3600多辆危化品运输车安装电子车牌,探索基于电子车牌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各项测试、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18年试点应用城市的前进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并会逐渐落地实施。




机动车电子标识(电子车牌)是汽车的二代身份证,是与汽车悬挂物理号牌相对应的超高频RFID卡片,将车牌号码等信息存储在射频标签中,能够自动、非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实现交通信息的分类采集、精确化采集、海量和动态采集,还具有防拆防伪防复用等特性,这是RFID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延伸。

电子车牌由公安部制定并予以推广,用于全国车辆真实身份识别,它将与汽车车辆号牌并存,并且法律效力等同于车辆号牌。电子车牌和ETC相比,有十大不同点,如表中所示。




技术创新,初创公司的机会

很多领域都提出“+”的概念,其实简单说就是依据各方优势形成从投资、建设到运营的“闭环”系统。“机动车电子标识+”涵盖了从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停车门禁到一系列汽车后市场产业,其覆盖率将会具备后发优势,一旦规模普及,后续的“机动车电子标识生态”将是一片蓝海。

致力于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平台开发的企业也有多家,例如知名的易华录、金溢股份、高新兴等。易华录以数据湖为主体,同时发展大交通、大安全、大健康业务,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成为政府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电子车牌读写设备顺利通过了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而金溢是智慧交通与物联网核心设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着力打造车联网云平台,为政府、运营单位、终端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高新兴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切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打造平台化“智慧城市运营商”,公司在2017年底收购了中兴智联,将加速电子车牌业务发展。

关键词:电子车牌 智能交通 汽车    浏览量:767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