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7年5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正式实施。新规范与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在计量标准的考核上做了哪些调整?新规范与原规范相比有哪些变化呢?以下为规范起草组的权威解读。此次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保持JJF1033-2008框架、格式不变,调整补充相关内容,使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考核程序以及考评方法等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操作性,提升计量标准考核工作的有效性。
近日,工信部明确对NB-IoT系统频率提出6项使用要求。来自权威部门的解读认为,此举可以聚合产业集群优势 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近日,2017年IMT-2020(5G)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主题为“5G标准与产业生态”,国内外专家汇聚一堂探讨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时代将会带来的宏大前景。“与此前的2G、3G、4G逐步演进的技术方案不同,5G的核心技术几乎是全新的,谁率先掌握了专利和国际标准,谁就拥有了5G时代的话语权。”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新生直言不讳,中国企业必须抓住机遇,争取在5G时代赢得先机。
近期,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透露,《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已获部长办公会正式审议通过。彭红兵就《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解读和宣贯,并布置安排重点工作。我国的智能传感器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核心制造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创新产品少、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当前本土传感厂商主要采用国外仿真工具,核心制造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科研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综合实力较低。
5月23日,环境保护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环境保护部标准所所长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体关切。现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63项,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5项,控制项目达到120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64项,控制项目达到158项。总体而言,我国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数量和严格程度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当。
“人才”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核心关键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在北京发布,希望借此推动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和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企业调研为主,企业样本共计600余家,同时也针对国内10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其中民营企业占50%、国有企业占13%、外资与合资企业占34%;产业链方面,调研的企业中芯片设计服务与无晶圆半导体公司等IC设计企业占50%,其中无晶圆半导体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8%。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高[2017]92号,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科技部高新司对《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明确“十三五”时期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任务布局和重点方向。
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一方面,很有必要找到解决未来技术和系统架构演进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释放额外的频谱来支撑下一代系统容量的提升。这就给频谱资源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不管怎么说,增加频谱资源是应对流量增加需求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未来频谱倡议》针对未来5G频谱规划提出四条建议,旨在引导未来全球频谱统一划分,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日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能源行业是仪器仪表重要的应用行业,此次《工作要点》的出台,也为仪器仪表行业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对于能源领域重视程度的提高,仪器仪表行业作为能源计量检测领域的“先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工信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4300亿元,服务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节能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数据中心PUE值普遍优于1.4;发布云计算相关标准超20项;涌现2-3家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EXPO CHINA 2107,简称PT展),已定于2017年9月27日-30日在京举办,知名创新企业的领军人物与政府主管部门、政策制定者、行业规划者将再次济济一堂,以 5G、人工智能(AI)、智慧城市、大数据、消费电子等ICT前沿技术和产品为载体,高效连接和贯通最前沿、最具创新活力、最具提高效率的产业和行业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达到新的产能、新的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电动汽车迅速普及的趋势下,充电桩的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为了保证车桩在充电时安全、一致性等,国家及能源局等各单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定并在不断更新。目前,充电桩的相关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国家标准、国家电网标准以及能源局标准三种。2015年国家标准同2011标准一样,也从以下三个方面:通用要求、交流与直流、充电机与BMS通信来规定。但是,2015标准修正和补充了2011标准中不足,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了车与桩兼容性问题
业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2020年将迎来5G商用元年。2016年通信企业表现出来的竞争与合作也正说明了5G即将到来。HUAWEI、Nokia、Ericsson、Qualcomm、AT&T、Optus、CMCC等设备商与运营商积极合作测试5G,早已蠢蠢欲动;ITU也很及时地公布了5G时间表等重要消息,憧憬万物互联应用巨大市场的业界对5G可说更是期待万分。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大幅度提升,但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式增长相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严重滞后。2016年全国公共充电桩从年初的不到5万个增长到年底的15万个,私人充电桩安装比例超过80%。2017年,我国将力争新增充电桩80万个,其中专用桩70万个,公共桩10万个。同时,将引导行业探索合理商业模式,严格执行优惠电价,补贴方向将从购车补贴向充电补贴倾斜。
仪表上游电池行业发展前景与新能源息息相关。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了2016年的整合与磨砺仍取得不错的成绩。除了新能源整车外,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行业也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对于电池行业而言冲击不仅仅是日渐严酷的管理制度,逐渐放宽的电池制造市场也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市场。
近期,中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到2020年实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工信部装备司司长李东解读规划时说,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