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标准 » 正文

突破高端仪器,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


  来源: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时间:2021-07-16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6月30日


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


传感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感知核心产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重要支撑,是在“万物互联”时代从源头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为进一步激发我市在传感器技术研发、设计与制造、应用、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营等领域的创新活力,突破一系列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品,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以“瞄准高端、先做能力”为主线,建立技术实现支撑体系和企业培育服务体系,聚焦科学仪器和智慧城市感知体系两个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重点产品,加强攻关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建设传感器创新应用场景,引导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生态,将怀柔打造成高端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注重原始创新。把握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领域前沿发展趋势,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头部企业等为创新源头,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原创成果产出。


加强协同创新。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应用为引领,积极引导研发、中试、制造、应用各方合作,开展协同攻关,有效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共建国家级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


坚持需求导向。紧紧抓住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关键环节,立足科学仪器和智慧城市感知体系重大应用需求,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推动示范应用。抓住怀柔科学城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开展应用场景示范,突破一批重点产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促进开放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优势地区、专业机构和头部企业合作,探索科学设施平台、中试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国际化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建成5个协同创新平台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基金,形成技术实现支撑体系。攻克科学仪器5个领域、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10种以上重点传感器产品。突破智慧城市5个领域、15种以上重点传感器产品,培养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引进培育50家以上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优质企业。


到2025年,不断深化完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优质企业,形成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集群。


到2030年,持续提升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价值链,打造2-3个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仪器仪表和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链。


二、重点任务


(一)2021-2022年:打造技术实现支撑体系,建立企业培育服务体系


1.围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技术实现支撑体系


关键词:高端仪器 传感器 创新发展    浏览量:1132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