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 前沿科技 » 正文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来源: 中新网 时间:2022-02-14 编辑:清风
分享到:



日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发布消息称,该所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微米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实现了系统的国产化。该技术将为我国在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探测工具,相关成果被国际光学权威期刊《光学》(Optica)刊发。


硒镓钡晶体。 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据悉,相对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光与分子之间的共振现象可大幅度提高光谱测量的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物质成分的有效识别。因此,中红外探测技术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物性分析等科学探索,以及环保、化工行业、医学诊断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开展测试。 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当前,中红外探测主要采用热探测和光电探测两种直接探测手段,现有性能已难以满足科学家们对微量物质的精准检测的需求,探测灵敏度已成为中红外系统的瓶颈问题。


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祁峰称:“针对当前中红外探测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弱中红外信号高效率地转换为近红外信号,该近红外光携带了中红外光的信息且易于探测,通过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中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


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中红外探测系统。 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据祁峰介绍,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多种晶体的光学特性,科研团队将目标锁定在硒镓钡晶体,该晶体由中科院理化所姚吉勇团队研制。“硒镓钡晶体通常是作为波源使用,我们大胆尝试,将它作为探测系统的一部分,在掌握其光学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性能光参量振荡器,优化了相位匹配条件,解决了弱信号环境下的强背景噪声抑制等问题,实现了收发一体的中红外系统。”


通过对纳秒级脉冲的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目前可达到的探测灵敏度优于碲镉汞探测器100倍,实现了飞焦级纳秒脉冲的有效探测,系统的动态范围超过110分贝,在宽频范围内的均匀响应可达到1.4个倍频程,上述两指标均优于传统的直接探测系统。


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科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史泽林表示,该所在光电探测研究中,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通过探测新机理、新方法,攻克了高灵敏度红外探测等难题。实现基于硒镓钡晶体的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将有可能为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带来新的科学手段,让原来办不到的事情变得可能。

关键词:沈阳自动化所 红外探测 关键技术    浏览量:1228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技术方案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