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价格飞涨、黄牛横行、市场混乱……复工大潮下额温枪为何难买?
疫情之下,冷门的额温枪突然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众多场所线下复工,额温枪成为刚需标配,不但线上线下一“枪”难求,也催生出黄牛倒卖加价、消费者受骗被坑、元器件价格飙涨等一众市场乱象。疯狂的额温枪为何难买?难买的背后又藏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复工大潮下一“枪”难求
“出门一‘枪’,去办公室一‘枪’,回家还要补一‘枪’。”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小区、超市、写字楼及工厂都能见到额温枪的身影。“工厂想要开工,必须配备消毒液、口罩、额温枪等防疫物资,复工前还会有专员前来检查。”一塑胶五金配件厂负责人邹孟说。
刚需之下,额温枪价格不断跳涨,“2月份眼看着一把额温枪从200多元飞涨到500多元,却仍难买到。”邹孟叹息,之前好不容易找到一批货,但工厂并不能直接对外出售,所有订单都必须有政府委托购买文件才能提货,“这使得市场上能正常流通的额温枪数量非常少。”
记者搜索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多个正规渠道的额温枪均处于预售状态,付款成功后至少需要10到15天才能发货。
原本小众的市场被疫情砸出了大缺口,倒卖黄牛也花样百出。“一些黄牛选择先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低价现货消息,全部收取货款后再以各种理由不发货,争取时间差。一旦找到货源,就退低价单、发高价单狠赚一笔;找不到货源,即使全部退款,此前沉淀的资金也能取得可观的利息收益。”一名业内人士揭露道。
黄牛、骗子横行,也给额温枪生产工厂带来困扰。记者注意到,近期倍尔康两次发布紧急声明称,不会在社交平台销售,“请不要相信朋友圈、网上所谓的‘测温枪有大量现货’的信息,小心上当受骗。”
关键元器件供货现缺口
额温枪为什么难买?全行业关键元器件缺材少料是关键。“一支额温枪涉及的原材料超过百种,缺少任何一种都难以正常出货。”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表示,目前额温枪所需的红外传感器已供不应求。
关键元器件的进货价也一路水涨船高。一位不愿具名的原材料供应商感慨道,年前一颗国产探头的价格约在5元左右,现在价格已涨到72元,每日具体供货量也不确定,全看上游厂家愿意给多少,“黄牛手中的同类型国产探头,价格已被炒到100元以上一颗,相当于一个多月翻了20倍。”
额温枪传感器最核心的测温芯片也出现供应短缺。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业内主要供应商之一,销售总监梁桂武表示:“2月份公司红外测温主控芯片出货量已超过去年半年的量,目前的订单也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主控芯片产能受限于上游晶圆厂供货,不少晶圆厂春节前的存货都没了,下游芯片厂商生产自然上不去。”
记者了解到,测温芯片的生产涉及与晶圆、封测厂商的沟通和协调,各环节均需临时调配产能。
“即使上游晶圆厂24小时不停工生产,出货较为顺畅,封测环节也面临严峻挑战。”上海聚洵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才表示,封测厂目前的复工率在60%左右,直接影响下游厂商出货量。“而目前我们一个订单的需求量就达到了100万台,一单就远超过了全厂预估的全年产能。”
全产业链“发烧”需整治
额温枪价格一路跳涨,让大量厂商和销售涌入这个原本需求较窄的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共有576家企业从事额温枪相关业务,而今年2月以来共新增123家经营额温枪业务的相关企业,占比超21%。
面对市场上出现医用额温枪价格暴涨等市场乱象,有关部门正出拳整治。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针对额温枪及相关电子零配件价格乱象问题,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额温枪行业的全链条价格行为监管,对发现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迅速依法严肃查处。
不过,额温枪的终端销售仍亟待规范。据了解,额温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生产方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即使销售也要具备相关资质。这意味着,市场上许多黄牛、倒爷销售额温枪这一行为本身已属违法。
“如果没有防疫物资而编造信息‘买空卖空’,涉嫌构成诈骗。如果有防疫物资,卖家为了加价出售而谎称货没到,属于民事欺诈行为。”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表示,如果商家没资质却出售防疫物资,也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不过,也有厂家表示,随着国外红外传感器订单的陆续到货,以及下游供应商逐渐复工及加大产能,供给量将不断提升,额温枪一“枪”难求的情况有望在3月底得以缓解。记者则注意到,目前朋友圈黄牛的额温枪报价已出现下行,从最高的五六百元悄悄滑落至400多元。(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袁璐)
原标题:额温枪一“枪”难求 价格暴涨
继口罩之后,额温枪也火了。
额温枪,又称红外线测温仪,其通过吸收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辐射能量来测定体温。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比,额温枪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测温速度快,因而,其适用于医院、学校、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筛查有发热症状的人。
随着复工潮的到来,人们出行安检,进出小区、商场或办公单位,体温检测是第一关口,额温枪也因此成为最紧俏的防疫物资。
飞涨的价格
“每天限时限量抢购额温枪只需295元,拍多不发货”。这是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售卖额温枪商家的宣传语。
专注于健康类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的九安医疗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目前,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提出了20万台以上的额温枪需求。但在全国范围内,像倍尔康和九安医疗这样,额温枪日产量能破万的厂家并不多。在紧张的供需矛盾下,额温枪的价格一路飞涨。
一位额温枪商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月中旬,疫情之前额温枪进价大概100元以内,疫情后进价就涨了一倍以上。到了2月底,额温枪开始“一枪难求”,进价已然飙升到五六百元。
据了解,额温枪的生产并不容易,需要整个产业链进行联动。
“生产需要原材料、生产线、设备、人员,这些都缺一不可。”一位额温枪生产厂家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疫情期间,很多原材料生产商并未复工,也面临原材料缺乏的情况。比如,红外体温传感器是额温枪最为重要的部件,但这一核心部件的部分原材料还需要进口。
该负责人称,由于原材料缺乏,原有供应链关键元器件的价格被炒高5到20倍。例如,优质探头价格已炒至上百元。零件涨价了,额温枪价格自然也涨了。
需求激增下的“跨界”
为了弥补市场上的巨大缺口,一些与医疗并不相关的企业纷纷入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357家企业从事额温枪的相关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为抗击疫情,今年以来,中国共新增63家经营额温枪业务的相关企业,且均于2月之后新增成立,占整体数量的比重达近18%。
不过,转产并非易事,企业生产资质就是“入局”第一道门槛。尤其额温枪作为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入局”门槛则更高。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额温枪隶属《6820普通诊察器械》类中的体温测量设备,管理类别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故生产额温枪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
此外,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17修正)》,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企业应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同时,额温枪虽属于体温测量设备,但涉及一些相关的技术要求,因此,还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检测报告才能出厂。
近日,深圳某公司办公室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前来咨询额温枪检测的的客户每天都有上百个,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候检测。”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该工作人员解释道,额温枪进入各个地区市场需满足不同的检查标准的法规要求,如中国市场检测报告标准依据是:GB/T 21417.1-2008(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分:耳腔式)、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如果用于出口的话,则需按照出口国的市场检测标准来,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FCC认证等。
面对疫情医用防控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为帮助企业转产,近日,国家药监局表示,已紧急开辟了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缩短检验、审评和审批时限。
从严打击的“炒作”
“疫情前期炒口罩,后期炒额温枪”。像口罩一样,为了获取暴利,近日,市场上出现了不法分子倒买倒卖额温枪的现象。
近日,全国不少地方都公布了一批非法售卖“额温枪”的犯罪案例。
其中,一部分人是预测到今年额温枪需求将会大量增加,提前囤货,转手再翻多倍价格获取暴利;另一部分人则是手上没货,利用人们着急采购的心理,拿了定金却迟迟不发货,“空手套白狼”。
早在2月6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就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
意见称,将严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犯罪。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照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从市场监管总局到各省市的市场监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通知,要求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经查实,凡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生产设备制造、原辅材料企业确实存在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并公开曝光。
同时,他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也要准确把握刑事政策,统筹考虑稳定市场秩序与恢复市场活力,为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来源:法制日报·法治周末 记者 万文竹)
原标题:疫情下的额温枪:主要元器件价格涨价20倍,供求矛盾加剧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冷门”的额温枪一下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随着防疫和复工需求加大,额温枪从成品到主要元器件价格翻了数倍甚至数十倍,市场缺货,新“玩家”不断加入……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额温枪市场爆热和乱象的背后,除了产能不足、供应链不稳定外,部分针对额温枪及其元器件的囤货炒货和也加剧了供求矛盾和焦虑情绪。业内呼吁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梳理额温枪供应链产能现状,特别是加大对关键零部件流向的监控,确保真正的生产企业能拿到货,同时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市场准入,促使额温枪行业回归正常。
8800元买个废纸箱额温枪骗局花样百出
成都市温江区一家企业为了复工,近期花8800元从网上订购了22把红外额温枪,但收到的却是一个装着废品的废纸箱。据警方查证,犯罪嫌疑人屈某某在社交平台谎称自己有额温枪现货,骗取了企业采购人员信任。收到货款后屈某某直接跑到废品收购站花30元买了个废纸箱装上废品,发完快递单号照片就拉黑了购买方。
令人唏嘘的是,屈某某也曾经身陷网络骗局。屈某某并无任何额温枪销售经历,只因不久前在网上购买口罩和额温枪时被骗近万元,心中不服便想通过类似手法行骗,弥补自己的损失。他还对另外5名受害者进行了同样的行骗,金额在数百到一千元不等。
记者走访的业内人士透露,额温枪的网络骗局已形成了“空手套白狼”链条:先在社交平台发布低价现货信息,全额收取货款后再以各种理由不发货。为了防止买家举报,便采取退低价单、收高价单的手法争取时间差并不断推高价格。能找到货源的发走高价单立即狠赚一笔,找不到货源的就如同屈某某一样,拉黑消失。
成都一家保险公司不止一次掉进了这个“套路”。2月中旬公司就在网上以每支355元的价格全款购买了20支额温枪,但卖家答应的发货时间一再推迟。“我们之前已经遇到4次了,打了款卖家各种理由不发货,等不及了就退钱,除了抱怨还真没办法。”企业相关人士无奈地说,“这次订的也不知道是哪里的货,卖家只说是私人从工厂搞出来的,坚决不透露进货渠道。卖家上次答应的3月1日发货日又黄了,但为了复工我们也只有赌一把。”
随着企业大面积复工,额温枪的行情不断攀升。记者在川苏粤地区了解到,额温枪在网络社交平台单价普遍超过500元,过去只卖40多元的最普通单探头额温枪,如今也炒到了近200元。
热得发烫的行情吸引了各色人等纷纷不择手段捞金。“我亲手抓到的哄骗都有两拨。一些根本不认识的人从全国各地跑过来溜进厂里拍照拍视频,然后发到网上说自己有现货。”四川优可得医疗器械公司目前是四川最大的红外额温枪生产企业,总经理罗金龙愤怒而无奈,“现在公司门口几乎天天都有不明身份的人蹲着,我们不得不加强保安,任何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有的人甚至拿着所谓的‘红头文件’说是帮政府协调物资。”
短短1个月,罗金龙便见识了额温枪这个原本的“冷门”行业如今有多热:“最多的一天我接到20多个投诉电话,都是说在网上看到有人卖我们的货,结果收了钱人就消失了。实际上我们现在根本没库存,产品下线就发走了。”
除此之外,罗金龙还接到过不少电话,要求用额温枪的主要元器件红外传感器换自己公司的成品额温枪,被他全部拒绝。不仅如此,公司到目前为止签了几十份合同,对方信誓旦旦说第二天就打款,但拿走合同就没了下文。“有些人拿着这些信息就能伪装成自己有现货,再出去空手套白狼。一份10万件额温枪的合同金额就是2000多万,不知道会骗多少人。我一家企业都是如此,全国这样的骗局会有多少?金额多大?”
涨价20倍“探头”也疯狂
记者走访业内产能较大的企业了解到,红外额温枪在我国市场规模较小,全年产能约2000万支,其中国内需求在800万至1000万支左右,属于医疗器械的细分行业。来自企查查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之前中国生产、销售额温枪的规模以上企业仅49家。而根据东兴证券对深圳和昆山等地的工厂以及安防类企业的调研发现,市场对于各类红外测温仪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已经到了缺货少料的地步。
江苏昆山热映光电有限公司是当地生产额温枪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公司行政经理丁纪玲告诉记者,受限于员工及原材料,目前产能处于缓慢爬坡状态,日产3000支左右全部是下线就发货,由政府统一配置投放到昆山以及苏州其他区域的村镇、小区、车站码头、学校和医院。
广州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额温枪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成,市场部经理周芳介绍,广东省此前已将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纳入应急保障范围,从正月初三倍尔康便开始复产并新增生产线,日产能从最初的3500支提高到2万支左右。
倍尔康公司生产厂长杜志刚介绍,作为计量产品,一支额温枪背后是100家左右供应企业的协同。目前上游企业复工率已超八成,但没有复工的两成,却是影响产能的关键。
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作为额温枪的关键元器件的红外传感器(探头)涨价幅度早已超过了额温枪本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额温枪生产商无奈地告诉记者:“半个月前我订的一种国产探头价格才4块多一颗,但上游厂家迟迟不发货,3月初好说歹说给到60元一颗,每天能发多少都确定不了。这还是厂家直接对接的价格,据我所知外面同类型的国产探头甚至已经炒到100元一颗的天价。”
这种情况在倍尔康、优可得等业内产能较大的生产商处得到了印证。“没有探头就没法生产额温枪,本来正常价格是每颗3元到4元,而现在有些地方的报价较高涨了近20倍。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工厂现在日产量为2万支左右。如果关键零部件问题能解决,产能可以翻5倍。”杜志刚说。
而优可得甚至面临无米下锅的境地。“本来按我们的产能设计日产达到2万到3万支,但由于探头无法正常供货,每天在2000支和1万支之间剧烈波动。此前我们给华东一家探头厂商下了50万颗的订单,说好2月份给20万颗,结果给了5万就没了。这几天工厂断料了,我不得不到处跑找探头。”罗金龙也很无奈。
额温枪另一个主要元器件主控芯片供应情况也不容乐观。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业内主要供应商之一,销售总监梁桂武表示:“2月份公司红外测温主控芯片出货量已超过去年半年的量,目前的订单也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主控芯片产能受限于上游晶圆厂供货,我了解的不少晶圆厂春节前的存货都没了,下游芯片厂商生产自然上不去。”晶华微公司总经理罗伟绍也说:“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上游原材料也在涨价,但我们不能发这种‘国难财’,坚持稳定价格,保持市场健康发展,为防疫大局出一份力。”
额温枪“虚火”该降温了
记者走访的部分业内企业表示,当前较关键是加快额温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加强原料和主要元器件流向监测监管,特别是需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恶意抬价和网上炒货的行为。(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