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华盛昌:科技战疫的深圳力量

进入封闭小区时,“滴”的一声,就接受了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在人流较大的车站、商场门口,走过一个“摄像头”或者“安检门”,几乎不用停留,体温已经测量完毕……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些场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细节。科技的力量,润物细无声地护卫着人们的安全。


相关阅读:【华盛昌的远景和抱负:做一个“有价值”的企业公司里居然“藏着”高水平实验室



(华盛昌员工和疫情赛跑,率先复工复产。)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盛昌”)研发和生产的红外人体测温仪、红外热成像仪等,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各地抗疫“利器”。让体温筛查快一些,再快一些;让监测精度准一些,再准一些;让生产供应多一些,再多一些……疫情期间,华盛昌与时间赛跑,在全球战疫的一线彰显着深圳力量、中国担当!【专题:华盛昌:乘风破浪扬帆起,蓄势迎来新腾飞


一场硬仗,全面检验公司积淀


2020年的春节,对于华盛昌公司的员工来说,只有一个关键词——忙碌。


万家团聚的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变得严峻起来。“防疫离不开我们”,几乎一过完除夕,公司主要团队就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华盛昌上下意识到:要打一场硬仗了。


“打仗”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粮草不足”。当时正逢春节放假,大部分员工已经返回老家,其中还有不少没办法返岗的湖北员工。一边是防疫形势日益严峻,对测温仪需求日益猛增;一边是公司人手严重不足,能回到生产一线的工人不到一半……更让人头疼的是,供应链上游产能不足,更有甚者“坐地起价”。除此之外,华盛昌此前测温仪业务占比不高,故模具非常有限,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热像仪)


华盛昌的核心团队像“救火队员”一般,协调供应商、紧急招工人、迅速提产能……2月,华盛昌生产的测温仪只能满足20%的需求;但到了3月,就能满足80%。据悉,当时很多企业还在为复工复产发愁,而华盛昌反应快、动作快,在很多环节上都跑在了前面。加上在业界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华盛昌的生产渐入正轨。


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焦头烂额,公司很多员工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经过这样的淬炼,华盛昌的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建立了一个复工复产的群,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除了保障测温仪的供应,其他产品的生产也不能耽误。到了5月,测温仪产能大大提升。战疫就是一场硬仗,检验出了公司“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含金量”。


科研攻关,不断满足防疫需要


疫情不仅吹响了生产的号角,更为华盛昌的科研攻关踩下了“加速器”。


随着复工复产,疫情的防控进入新阶段,对于人流密集场所的体温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温计一对一测量耗时较长,特别是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医院、学校及大型企业,如何监测更是难点。察觉到这一难题,华盛昌的技术团队开始了紧急研发。公司的热成像团队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检测原理,研发出新款“升级版”红外热成像仪,将被测目标各部位的表面温度在热像图中以颜色进行区分,自动捕获高低温,从而快速、方便地进行疫情排查。很多城市的高铁站、地铁站、汽车站、医院、学校等大客流处都安装了华盛昌红外热成像仪DT-9875Y、DT-9897Y、DT-980Y/982Y等温度监测设备,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还将红外测温功能、人脸识别功能等融入一体,生产出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不仅可以1秒内自动完成远距离、非接触体温测量,还能支持各种情况下的人脸识别、自动记录、分析统计数据。同时系统加上数据分析和考勤功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都会是主题,这款仪器可以作为大企业的门禁,大大提升出入效率。


防疫就是一根“指挥棒”,指向哪里,华盛昌科技攻关的矛头就转向哪里。据了解,华盛昌的红外热成像仪已经有了更精密、更实用的“升级版”。华盛昌发挥测量方面的强项,研发了一款带人脸识别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仪器AI-2031,这款产品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人体测温,全自动探测发热人群,自动报警并拍照留存,标配黑体实时校准温度,能为人流大的交通枢纽、商场超市、工厂园区等提供更准确、高效的体温监测。


(校园AI-321智能人脸识别考勤打卡。)


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完备的功能配置,华盛昌的产品既有高大上的科技含量,也从接地气的实际需求出发。据了解,美国一个有多家连锁店的大型商场,因为疫情防控紧急需要热成像测温仪。但是,在国外高端市场,这样一台仪器需要十几万美元,这是商场无法承受的。华盛昌的仪器功能齐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一台只要五六百美元,大大节省了成本。在全球防疫的一线,华盛昌的产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变“危”为“机”,苦练内功再写新篇


毋庸讳言,此次疫情成为很多企业的“危”,却成了华盛昌的“机”。因为业务量大增,根据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华盛昌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4月,公司顺利上市,此后又借着战疫的题材一路高歌。有人说,华盛昌是“运气好”。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机会只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生产测温仪的“良机”对于华盛昌来说,是“天上掉馅饼”吗?不,为了这一天,他们准备了超过20年。


1998年,华盛昌去国外参展,公司员工第一次看到了红外测温仪,当时觉得很有市场前景,就开始投入研发。华盛昌第一代非接触红外测温仪,是从0到1的一个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突破,突破了多重技术障碍,经过上千次的临床数据测试,模拟多种测量应用场景……最终产品成功上市,实现了批量生产,并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随后,华盛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红外测温仪进行临床试验,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算法对应的实际关系,能够准确反映额温和实际体温的关系,做到了正负0.2度的误差空间,成为行业的标杆。华盛昌还积极参与了《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国家标准的起草。2009年,华盛昌DT-8806H型号成功拿下美国FDA认证。二十余载磨一剑,经过多次的技术研发和提升,才有了华盛昌此次在战疫生产一线的华丽绽放。


华盛昌上下有一个共识——疫情带来的红利早晚会过去。后疫情时代,华盛昌提出依然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水平,要不断向世界顶级的产品发起冲击,希望能跟世界知名品牌媲美。同时,公司在健康、环保、安全等领域也会加强布局,让产品不断提升竞争力。华盛昌今年在全球战疫中的成就和贡献让企业愈发坚信,厚积才能薄发。要爱惜羽毛,要不断精进,才有“一飞冲天”的底气和实力。


撰文:吴吉 摄影:秦雀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