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仪器领域院士风采系列|张广军:从仪器科学博士到科技部副部长

张广军著名动态视觉测量技术专家,201312 月,他迎来科研人生的高光时刻,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11月,张广军再次迎来他科教人生的高光时刻,担任副部长级东南大学校长。


2021年11月,张广军又一次迎来他事业人生的高光时刻,担任科技部副部长。


张广军长期从事动态视觉测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展了视觉测量模型与现场校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动态成像和图像信息处理新方法,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为“神舟”载人飞船、系列卫星及国防武器研制与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动态视觉测量,三十出头晋升教授

张广军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精密仪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均就读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1991年4月,张广军博士毕业后,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开始深耕动态视觉测量,相继担任讲师、副教授。19965月,年仅31岁的他晋升为教授。随之,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200003月始,张广军历任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0812月起,张广军走上985高校校领导岗位,担任北航副校长。

2015年11月,在北航任职近25年的张广军调往南京,升任东南大学校长并成为副部级领导干部;两年后,他当选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2021年11月张广军转岗科技部,系其首次离开高校任职。

二十六岁身负重任,承担神舟相关研制

1991年初,博士刚毕业的张广军刚入职北航便身负重任,承担了神舟载人飞船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课题研究。

据报道称,当时张广军克服实验室里高浓度二氧化碳经常熏得头昏脑胀的困难,夜以继日开展载人飞船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课题研究;为了检测相关设备,他曾经连续多日坚守在科研机器旁。

最终张广军与课题组的团队成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通过了极其严格的层层检查,圆满完成了神舟载人飞船相关研制任务。

1997年,张广军开创性地研制了适用于在线分析的谷物蛋白质含量传感器,并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蛋白质吸收光谱分析,被认为完成了颇具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1998年,张广军采用投影和透视变换理论,构建了网条结构光三维视觉检测模型,首次提出利用网条结构光条影像特征标定三维视觉检测模型参数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多型号导弹的地面半实物仿真实验。

其时,面对媒体采访,张广军谈及他的科研成果时,谦逊地说:就是想尽力而为,把事情干好。


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多次填补国内空白


在长期致力于几何量动态测量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张广军主持研制成功小型高精度天文导航星载产品、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列车运行状况正线动态测试站三类系列测试设备,多次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主流产品,满足了我国卫星在轨飞行、国防装备建设、铁路运输的迫切需求。


张广军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二获奖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0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


其出版有专著《视觉测量》,从计算机视觉概念和方法出发,将计算机视觉应用于空间几何尺寸的精确测量和定位,介绍了一种新计算机视觉应用概念--视觉测量。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