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焦点人物 » 正文

王贻芳院士:基础研究与工业跨界合作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来源: 科技日报 时间:2019-05-21 编辑:马致远
分享到: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凡是跟我们合作的企业科研人员,最后都得到提拔,这些企业也获得发展的机会。”王贻芳的一句话,引来台下听众会心一笑。

5月20日,在南京举行的紫金山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只用了3个小例子,讲述基础研究如何跟技术相结合。他认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界的合作,应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9年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找到北方夜视公司想要共同开发高性能光电倍增管,用于江门中微子实验。当时,国内仅能生产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相关企业还被打得落花流水,市场完全被国外垄断。那时,北方夜视完全没有研制基础,不免顾虑重重。经过2年反反复复,这对“恋人”终于在2011年牵手成立合作组,共同研发新型光电倍增管。


2016年底,双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北方夜视南京分公司拥有了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的生产能力,将生产1.5万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光电倍增管用于江门中微子实验。


同样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科学家需要建造一个巨大的有机玻璃球体,其直径相当于12层楼高,建于约地下七百米处,并且对其寿命、透明度等都有较高要求。目前高能所和江苏泰兴汤臣公司正在一起冲击这个世界之最。

同样的案例,还有高能物理所与南京烷基苯厂合作研制液体闪烁体、与昆山国立联合研制速调管等。


“一般来说,基础科学研究不会直接产生有用的价值,也就是说不会立刻对我们的GDP产生作用。” 王贻芳说,但是只有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创新才会不断涌现出来,“基础科学研究是一个最好的创新平台,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王贻芳认为,基础科学研究是前沿技术发展最核心的推动力,领先的基础科学研究也是软实力的标志。


“工业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又带动了工业水平的提高。” 王贻芳解释说,基础科学研究与工业界的合作,提高了工业界的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了创新型研发人才;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也获得了进入相关国际市场的门票。同时,国家的硬实力也得到提高。


“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创新要求和工程师的严谨相结合,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王贻芳说。


关键词:基础研究 跨界合作 科技创新    浏览量:433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