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大立科技董事长庞惠民:解决卡脖子技术,实现探测器国产化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时间:2021-01-2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杭州滨江区滨康路上,大立科技26层高的新大楼并不起眼。公司董事长庞惠民的办公室里,家具只有一张弧形大办公桌、一张长方形小办公桌和几张办公椅,甚至连张沙发都没有。还有就是七八盆绿色植物。这也符合庞惠民的性格:低调、务实。



但是在业务上,庞惠民却是个很“拼”的人。当年为了避免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大立科技前身)被解散的命运,他放弃了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甘心拿8000元的年薪;创业初期,他自己带头跑业务,经常是晚上搞测试,再连夜写测试报告,第二天向客户汇报,有时甚至连续两三个月出差没回家。


“评上风云浙商,我有点诚惶诚恐,因为风云浙商评选不仅在省内,在国内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项活动,我觉得我们公司的规模还不够大。”庞惠民谦虚地说。



研究所一度濒临解散

他用产业化思路成功转型


今年55岁的庞惠民是天台人,1983年考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我的成绩属于严重偏科,高考的时候,语文满分120分,我只考了40多分;政治分数也很低,但数理化却考了300多分。”谈起当年的成绩,庞惠民忍不住笑了。要知道,当时数理化满分也就320分。


本来,庞惠民报考的专业是热门的自动化专业,但学校招生办考虑到他数理化的特长很突出,就把他招到了难度更高的物理学专业。


大学期间,庞惠民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大四准备毕业论文时,他和另外一个同学被派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实习。在那里,他见识了科研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研究所雄厚的科研实力。也因此,他到浙江省测试研究所工作之后,认识到测试研究所与硅酸盐研究所在科研方面巨大的差距,认为测试研究所纯粹搞研究没有前途,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硅酸盐研究所离学校很远,庞惠民要每天6点起床,坐3小时公交车到研究所,晚上回到学校宿舍已经是8点左右。虽然研究所比较认可他们两人的能力,希望他们都能留下来,但庞惠民却觉得那里太辛苦了。“所以我可以说是当了‘逃兵’,最后被分配到了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庞惠民承认那时候自己还不够肯吃苦。


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属于省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工作没几年,1993年,研究所就遇到经费困难,许多人员被分流,50多人最后实际在岗的只剩不到20人。那时候庞惠民刚成家,夫妻俩在一个单位,于是庞惠民选择了“下海”,搞起了贸易公司。


没想到庞惠民经商还颇有天赋,他卖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不但解决了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而且一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这也为他以后带领研究所走产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1996年,就在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因生存困难准备解散之际,庞惠民主动站出来,向所里提出他可以把研究所搞好。就这样,庞惠民担任了分管产业的副所长,带领研究所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第二年研究所就开始盈利。在老所长退休之后,1998年又担任了研究所所长。



“当时所长一年的收入是8000元左右,还不及我经商时一个月的收入。但我觉得,研究所走产业化还是很有前途的。当时研究所已经在研发生产红外产品,只是还没有开始赚钱。”庞惠民说。


在其他事业单位还抱着“银饭碗”不肯转制的时候,1999年,庞惠民则主动提出研究所转制,直到2001年研究所改制完成,成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年要跑100座变电站

有时两三个月出差没回家


关键词:大立科技 庞惠民 卡脖子 探测器    浏览量:2822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