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焦点人物 » 正文

浙江大学刘旭教授:传承光学事业,积蓄光学“后浪”


  来源: 光电汇OESHOW 时间:2021-02-02 编辑:仪器仪表WXF
分享到:



教育部直属院校的高等学校数量,从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候的几十所,一跃发展到现在2800多所,与成为全球高校数量最多的美国并驾齐驱。而在2800多所高校中,我国拥有光电系或者光电学院的高校约230所,加上研究生,每年光电专业毕业生近四万人。相比之下,美国只有3所高校拥有独立的光电学院,每年以光电专业毕业的美国本科生不超过百人。“我国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数超过了整个欧洲的总和。我们几乎以一己之力为全球培养了大量的光电后备力量,总量占全球一多半。”


“我刚进入浙大光仪系学习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实验设备匮乏,最开始的实验就是磨玻璃。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硬件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已经不再是制约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了。而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甚少,有些甚至垄断优质生源,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新问题,这不利于我国光学综合人才的培养,”刘旭指出,“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最终还是落实到人,必须要打破各高校之间的壁垒,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我国光学事业积累坚实的后备力量。”


在欧洲,一项名为“玛丽·居里国际智力引进行动计划” (MSCA)享有极高声誉。它是欧盟针对成员国之外的优秀人才实施的专项资助计划,旨在通过先进的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和跨国家的学术训练,增强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支持科研人员学习和转移新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到这项计划后,刘旭也希望能够在中国开展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互通。但是他也坦言,MSCA计划是在欧盟框架协议下执行的,实际操作和执行会比较便利。而我国尚没有一个指导性协议,也没有先例,推动困难巨大。“但是这个事得有人去做。”


当刘旭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时,光电教指分委便召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大、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负责人及五大光机所负责人,共同探讨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落实。


“从6所主要的光学教育学校中抽出两届共48名学生组成‘王大珩班’。每个学期在合作的高校中学习,选修这些学校中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的课,连续完成4年的大学生活。学习结束后再去各光机所实习。这种资源整合的教学计划,既可以打破各学校之间的壁垒,为相关领域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提升自身本领。”


目前第一批轮值学生已经进入大三阶段的学习。下一步,刘旭计划将“王大珩班”的本科生送到日本滨松学习交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将这种模式扩展成为文化较为相近的东亚教育圈的人才培养。


第一批“王大珩班”同学于浙大合影(图中为浙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向东(第二排左五))

第一批“王大珩班”同学于浙大合影(图中为浙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向东(第二排左五))


四、光学学科会长久地存续下去


“光学与其他的工科不一样,它涉及很强的基础物理学问题,也涉及太多人类未来的东西,从这一方面来说,光学的任何一个大的突破,都可能会对人类的发展和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光学这个学科会长久的存续下去。” 刘旭说道。


诚然,21世纪是光的世纪。智能机器人、手机中的光芯片、传统制造业中的激光加工、智能医疗诊断、现在的5G,未来的6G等等,都有光技术的身影,并作为主导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环境下,数字网络无疑成为了工作和生活主要工具,即使不出家门,也可无国界交流,即时获得国内外的海量数据,而这其中光通信技术更是无可替代。还有可折叠时空的量子信息技术,正在开启新的机遇之门,成为全球信息化战争的新战场。


光子技术的无处不在

光子技术的无处不在

图源: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昼马辉夫著作《21世纪的光子学》


“这些以光为主要传输媒介的技术发展到最后,带来的变革很可能是具有颠覆性的,会让我们人类重新审视、认知自己,认知这个世界。这倒让我想起老昼马(昼马辉夫)的那句话:光是物质的胶水,把光发展起来了,你才能真正的认识物质的本质。”


结语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条件富足。作为学生,要打破范式禁锢,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因为当你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时候,你才能独立的思考社会应该发展的方向和他应该拥有的社会形态,站在更高的角度,明辨是非,不为各种舆论、利益所诱惑,而真正为着你的人生价值去奋斗。”


关键词:浙江大学 刘旭 光学仪器    浏览量:3016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