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慧闻科技孙旭辉:在买不到的情况下,我国反而能做好传感器


  来源: 感知芯视界 时间:2021-10-19 编辑:清风
分享到:



目前来说MEMS工艺做的半导体传感器,继承了半导体已有的优势,又能克服一些缺点。比如说灵敏度选择性不好,可以通过阵列来解决;功耗大,可以通过MEMS工艺降低功耗。我觉得未来MEMS传感器,特别是MEMS阵列传感器的发展是气体传感器主流的一个发展方向。


Q:一些国际传感器企业的技术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产业链,以IDM模式运营,请问慧闻是IDM的模式吗?国内传感器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会是IDM吗?为什么?


孙旭辉:实际上目前我们还不是IDM的运营模式。国际上大的传感器企业基本上是IDM模式为主,原因是因为传感器的种类和结构非常特殊,哪怕用的都是MEMS工艺。各类传感器的工艺定制化程度高,很难说有一个代工厂可以代工所有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的KNOW HOW也比较多,都给代工厂代工,会有一些知识产权安全的问题。


其实,IDM模式的特点是资产太重,早期投入太高。国际大企业也不是一开始就做IDM模式,他们是在不断发展和市场积累中逐渐形成了IDM模式。所以阶段不同,模式也不同。运用传统工艺的完成制造加工的传感器企业,我们也不叫IDM模式,因为不属于半导体领域。


对于新型的MEMS传感器来说,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传感器企业很多是代工模式。好处是我国MEMS代工厂蓬勃发展,比如中芯国际和华润微电子等在不断的投入大型MEMS代工厂,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代工平台。


那对于传感器公司来说,发展到一定规模,其体量市场和产品种类足够到可以用自己的产线来做的时候,必然会走IDM模式,这是我的看法。


大咖观点:“我们能够在中短期内实现赶超,主要还是靠创新的技术。”


Q:目前业内讨论和关注芯片“卡脖子”问题比较多,请您谈谈国内气体传感器有哪些“卡脖子”情况?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破局之道?


孙旭辉:刚才,我也提到我国对高端传感器进口依赖度将近80%。所以有很多传感器是卡脖子的,特别是一些高端传感器。


对于气体传感器来说也一样,一些高端的工业用的传感器都是进口的。特别是像电化学、红外这种高端传感器,我们都是没办法做到高性能、高质量。


你说过国内有没有这类传感器?我们是有的,但在真正高端应用上,我们自己的传感器还是不敢用。主要原因是积淀不够。比如气体传感器多学科门类的积淀和交叉融合这一块,从人才和开发经验上都比较缺乏,需要去弥补。


那现在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可以买得到传感器,那将来买不到的时候怎么办?其实我们国家在往往买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反而能够做好。不是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把“力”发在这块,没有找到突破口。因为能买得到,就不会花更大力量去研发。那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情况,加上国产化替代的趋势,给了企业很好的机会去做深度研发。


Q:国产气体传感器是否可以在新材料和新应用以及新组合上实现国产化或是占领技术与市场制高点。原因是什么?


孙旭辉:如果我们能够在中短期内实现赶超,或者说我们进入从落后到并跑甚至领跑的一个局面,主要还是靠创新的技术。


如果一个新技术出现,我们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方说,在纳米技术和MEMS这个领域,我们实际上不比国外的厂商落后。比如像MEMS气体传感器,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跟国外已处在并跑的阶段,甚至有一些技术我们还处于领先,所以这些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对于传统的高端传感器来说,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要有耐心。全世界巨大的市场在中国,国外的一些技术还需要在我们这个巨大市场上去应用。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去吸收、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在一些传统传感器的落后领域,通过长时间的积淀、积累,最后实现赶超。


大咖观点:“各地推进传感器产业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Q:我们了解到高校和研究机构往往以发表论文为评判指标,作为学术界的专家和产业界的行业领袖,请您谈谈这是否影响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关键词:传感器 慧闻科技 孙旭辉    浏览量:1492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