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奥迪威董事长张曙光:如果加大资金投入,中国传感器有望领先


  来源: 感知芯视界 时间:2021-11-01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去开拓新的领域就是让万物感知,传感器具有人类这5类感觉后,加上通讯和信息处理这些技术赋能,就变成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硬件。我想这个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推动超声波传感器市场价值不断上升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


Q:请您谈谈目前超声波传感器的市场情况和未来趋势?


张曙光:首先谈一下车载方面的应用,因为这也是奥迪威的一个主要方向。车载从以前的倒车、泊车辅助进入到新的阶段。现在超声波传感器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尤其是level3、level4方面都提供了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所以它的使用量大幅度上升。我们统计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在车载中的使用量未来5年内应该会上升6倍。


在智能家电方面,特别是智能水表、智能气表超声波解决方案等方面,国内市场也在跟进。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认为会增长很多。


在服务机器人避障方面,其使用的超声波传感器种类更多,数量也会上升,上升的比例倍数应该大过汽车行业。因为智能家电方面服务机器人的基数比较小,我相信应该会上升一个数量级。在这其中核心技术都是类似的,奥迪威将会有用武之地。


Q:您认为推动超声波传感器市场价值不断上升关键因素有哪些?


张曙光:毫无疑问是技术进步。我们需要去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让产品的精度、可靠性越来越好,体积越来越小,成本不断下降,性价比不断提高,让客户用得起等,这些关键要素都是由技术进步来决定的。


Q:请您谈谈目前国内的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增长点和痛点有哪些?


张曙光:我相信其中一个增长点在于刚性需求。比如在家居、计量、厨卫机器、家居养老、个人健康护理、城市智能化、安全出行等领域都需要很多传感器,这些领域的传感器将是未来主要的市场增长方向。


我认为现在传感器的痛点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现在的传感器成本较高,因传统工艺制作,加工成本高,生产的数量不够多。二是提供的信息密度不够,应该是由体积更小,更加复合的传感器来提供多种信息。这样才更加符合自然界生物感知系统,同时这也是传感器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现在传感器的发展,还是处在过渡期间或者说正在更新换代、改变概念期间,需要在仿生方面做很多工作。传感器需要更加小型化、高信息密度、低成本、更多功能复合,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综合来说,痛点还不少,但在其中任何一个方向进行突破,都会带来很大的产业发展动力。


Q:随着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未来将在哪些新兴领域优先作为切入口呈现大规模应用?


张曙光:我认为几乎在任何地方,比较优先的是在一些刚性需求的地方。比如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AGV小车等这些应用感知都是刚性需求。另外,远程医疗、家居护理、城市智能化等安全便捷方面也同样是刚性需求。这些都会是国家重点投入的方向,排在优先解决序列中。


“只要拿出半导体行业1%的资金投入,中国传感器可能就能领先”


Q:目前业内讨论和关注芯片“卡脖子”问题比较多,请您谈谈传感器“卡脖子”主要卡在哪儿?


张曙光:其实传感器的“卡脖子”情形跟 IC芯片有相似之处,但我认为攻克传感器“卡脖子”难题会更加容易一些。比如说下一代的MEMS传感器,其前面使用的就是做MEMS换能器的一些成熟工艺,并不是现在半导体前端工艺。


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量和规模,其实不需要那么大。只要拿出现在半导体行业建设1%的资金进行投入,可能中国传感器就能领先,可以解决感知的问题。


但解决感知问题之后,这时候就来了一个超级硬点和难点。感知以后,还需要进行信号处理。因为智能传感器除了感知之外,还必须要有前置处理芯片,才能构成一个smart sensor。这种让传感器smart的高端的处理芯片,我相信是极大的挑战。


Q:那您认为有哪些解决之道?破局之道?


张曙光: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广泛的合作。因为传感器这种新兴行业涉及的面很宽泛,它的信号处理技术也是极高明的。从多个角度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所以除了加大投入之外,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奥迪威 张曙光 传感器    浏览量:1744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