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机器人时代人才缺口是关注点

机器人时代来临,人们开始操作机器来完成每天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会操作的人能顺应时代发展,被人注重,更不用说程序员人才。然而中国市场常年年薪30万的程序员岗位却招不到人引人深思。
       据悉,为了向重庆乃至全国输出机器人产业人才,两江新区投资近5.6亿打造的机器人培训中心正在建设,同时,在建的还有投资3亿打造的西部首家机器人众创空间。
      人才缺口大
      机器人时代来临年薪30万却招不到人
      机器人时代来了。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5;随着工信部的推进,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工业机器人发展指导意见。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田看到商机,为了揽才,他开出比机械、制造业高3~4倍的薪水。“但机器人属于新兴产业,各个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员奇缺,这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何国田说,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及特种机器人开发;高职院校对口专业也较少,一两年的培养时间也导致人才不成熟。
       对此,重庆镭宝激光智能机器人制造公司副总经理王勇也深有体会。“我们曾开出年薪30万招聘研发人员,求职的多,招到的少,高级研发类一才难求”。
       再过五年人才缺口达7万人
       据统计,一台机器人需要3~5名相关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机器人市场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而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
       在重庆市政府公布的《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曾指出,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将达到1000亿元,按照人均150~200万元销售额核算,重庆机器人产业将有5~7万工人缺口。而在全国,这一缺口未来七年将达到200万人。
       解决途径多
       5.6亿元建机器人培训中心年培训2000人次
      为缓解人才问题,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国扬控股公司合资注册了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项目投资5.6亿,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目前正在建设中。
       据三方合资的重庆中科国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安葆介绍,该项目将通过四个方面培养人才:“一,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预计每年招聘100名生源,培养一线工人;二,面向设置了机器人专业的所有重点高校,每年选出25名大四学生,与25名行业工人,在国内进行半年以上集中培训,再到日本、德国等先进机器人公司学习,重点培养系统集成方面的高阶工程师;三,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联合培养机器人专业研究生,侧重机器人研发;四,为重庆大型工业企业定制化培养专业人才。”
       据悉,机器人培训中心预计20178月建成,未来将形成年培训2000人次的规模,向重庆乃至全国批量输出。
       打造西部首家机器人众创空间2020年孵化50家企业
      此外,两江新区还投资3亿打造中科院重庆两江机器人育成中心,打造成为西部首家机器人众创空间,将结合社会资本,育成、孵化和集聚一批机器人企业。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产业处处长李向东称,育成中心除了重点围绕焊接、喷涂、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安防、建筑、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外,还将成为集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商贸租赁、教育培训、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育成基地,降低创客研发、生产、制造成本。
      另外,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还将选派一批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独立董事、创业导师,力争到2020年引进、孵化、培育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50家。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