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国家科技部网站发布了2018年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的经费投入及人员发展统计数据,详细如下:
2018 年我国R&D 经费投入特征分析
2018 年,我国R&D 经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R&D 经费总量接近2 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 位。R&D 经费投入强度为2.14% ,比2017 年提高了0.02 个百分点。其中,企业R&D 经费投入为15233.7 亿元,占全社会R&D 经费的77.4%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达到9518.2 亿元,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4.31% 。
一、R&D 经费投入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R&D 经费投入强度小幅提升
2018 年,我国R&D 经费总量为19677.9 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 亿元,增长11.8% ;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974.3 亿美元,排名继续保持世界第2 位。
2018 年,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做了修订,过去几年的R&D 经费投入强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2018 年,我国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4% ,比2017 年提高了0.02 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看,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超过欧盟28 国平均1.97% 的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R&D 经费投入强度水平,但与部分发达国家2.5%—4% 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总体上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阶段状况。
从R&D 活动类型看,2018 年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为1090.4 亿元,应用研究经费为2190.9 亿元,试验发展经费为16396.7 亿元,占R&D 经费比重分别为5.5% 、11.1% 和83.3% 。
从各执行部门R&D 经费的活动类型分布可以看出其R&D 活动的特点。2018 年研究机构R&D 经费中的15.7% 用于基础研究领域,27.4% 用于应用研究领域,54.9%用于试验发展领域。高等学校的3 类活动经费之比约为4∶5∶1;其中,89.3%用于科学研究,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10.7% 。企业的R&D 活动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活动,其经费占企业R&D 经费的比重为96.0% ,应用研究经费占3.8%,基础研究经费仅占0.2% 。
图1世界主要国家R&D 经费投入强度比较(2017 年)
二、企业在R&D 经费的投入主体和执行主体中居主导地位
2005—2018 年,中国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R&D 经费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18 年,中国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R&D 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为15233.7 亿元、2691.7 亿元和1457.9 亿元,较2017 年分别增长11.5% 、10.5% 和15.2%, 占R&D 经费的比重分别为77.4% 、13.7% 和7.4% 。
从R&D 经费的资金来源构成看,企业是中国R&D 经费的主要来源。2018 年,中国R&D 经费为19677.9 亿元。其中,来自政府的资金为3978.6 亿元,占19.1% ;来自企业的资金为15079.3 亿元,占76.5% ;来自国外的资金为71.4 亿元,占0.4% ;其他来源的资金为548.6 亿元,占2.8% 。
中国的R&D 经费投向了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部门。政府资金集中投向了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的中央属研究机构和一些研究型大学。2018 年,政府R&D 资金流向研究机构的R&D 资金占57.4%,流向高等学校的R&D 资金占24.4% ,流向企业的R&D 资金占12.3% ,流向其他部门的R&D 资金占5.8% 。
三、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与上年持平
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科学技术活动给予的直接资金支持,不仅用于支持R&D 活动,也用于科普等公益性科技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及相关科技服务。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8 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达到9518.2 亿元,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4.3%, 比上年增长了0.18 个百分点。其中,科学技术支出科目下的支出为8326.7 亿元,占全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87.5% ;其他支出科目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为1191.5 亿元,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12.5% 。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科学技术支出。2018 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3738.5 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5779.7 亿元,分别占财政科技拨款的39.3% 和60.7%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加9.3%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16.5% 。
2018 年我国R&D 人员发展状况分析
2018 年,我国R&D 人员总量继续增长,达到438.1 万人年,万名就业人员中R&D 人员为56.5 人年/万人。R&D 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86.6 万人年,万名就业人员中R&D 研究人员为24.1 人年/万人。R&D 人力规模仍居全球首位,R&D 人力投入强度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差距有所减小。
一、我国R&D 人员总量平稳增长
2018 年,我国R&D 人员数量继续增长,高学历人员比重上升,R&D 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R&D 活动的人员总数为657.1 万人,比上年增长5.8%, 其中68.0% 为全时人员。在R&D 人员中,女性176.0 万人,比上年增长6.0%; 博士45.2 万人,硕士97.6 万人,本科毕业生275.6 万人。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到总数的21.7% ,与上年(21.5% )基本持平。
按全时当量统计,2018 年我国R&D 人员总量为438.1 万人年,比上年增加34.8 万人年,增长8.6% ,比上年提升了4.6 个百分点。
R&D 研究人员总量持续增长,2018 年达到186.6 万人年,比上年增加12.6 万人年,增速为7.2% 。R&D 研究人员占R&D 人员的比重为42.6% ,比上年上升0.5 个百分点。
二、企业R&D 人员比重上升,试验发展人员比重与去年持平
2018 年,我国企业R&D 人员总量达到342.5 万人年,占全国的78.2% ,比上年增加0.5 个百分点。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R&D 人员分别达到41.3 万人年和41.1 万人年,两者合计所占比重为18.8% ,比上年下降了0.7 个百分点;其他事业单位R&D 人员为13.3 万人年,占全国的比重为3.0% 。
2018 年我国R&D 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部R&D 人员比重为43.1%, 比去年增加了0.5 个百分点。试验发展人员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基础研究人员为30.5 万人年,占7.0% ,比上年减少0.2 个百分点;应用研究人员为53.9 万人年,占12.3% ,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试验发展人员为353.8 万人年,占80.7% ,与上年持平。
从执行部门R&D 人员按活动类型的分布看,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对三类R&D 活动的人力投入各有特点。高等学校偏重于科学研究,2005 以来高等学校投入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力数量和比重一直在平稳增长。2018 年高等学校投入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力比重达到94.5% 。企业重视试验发展活动,投入的人力最多,2018 年所占比重达到96.0% ,比上年略有下降。研究机构对科学研究的人力投入多年来相对稳定,2018 年达到56.3% 。
从三类R&D 活动人员在执行部门的分布看,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国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2018 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员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基础研究人员占为62.7%, 应用研究人员占36.5% ;其次是研究机构,基础研究人员占27.9% ,应用研究人员占27.4% ;企业基础研究活动人员较少,只占全国的3.0% 。我国从事试验发展活动的R&D 人员主要集中在企业,2018 年企业试验发展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为92.9% 。
三、我国R&D 人力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缩小
从人员投入规模看,中国的R&D 人员和R&D 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已稳居全球首位。2017 年美国R&D 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为143.4 万人年,在全球发达国家中的规模最大。除中国和美国外,研发人力投入较大的国家还有日本、俄罗斯、德国和韩国,这4 国的R&D 人员均超过50 万人年,R&D 研究人员均超过40 万人年。
我国R&D 人力投入强度保持着逐年稳定增长态势,万名就业人员中R&D 人员数从2010 年的33.6 人年/万人上升到2018 年的56.5 人年/万人,年均增长6.7% 。万名就业人员中R&D 研究人员数从2010 年的15.9 人年/万人上升到2018年的24.1 人年/万人,年均增速5.3% 。我国R&D 人力投入强度指标在国际上仍处于落后水平。2018 年,在R&D 人员总量超过10 万人年的国家中,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的R&D 人员数仅略高于土耳其,多数发达国家的每万名就业人员的R&D 人员数量是中国的2 倍以上。从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 研究人员数看,2018 年,在R&D 人员总量超过10 万人年的国家中我国排名最低,而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值约为中国的4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