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思仪科技重启IPO征程,国产高端仪器能否突围引关注

7月24日,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这家曾于2023年6月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高科技企业,时隔两年后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国网(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园电力仪器仪表行业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5月22日下午,“国网(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园电力仪器仪表行业技术交流会“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成功举办。会议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汇聚产学研三方力量,共探电力仪器仪表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协同模式。国网(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园将联合高校与企业,加速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胜利仪器VICTOR 72系列信号发生器新品上市!

近日,胜利仪器推出了两款新型信号发生器——VICTOR 72A和VICTOR 72B。这两款设备以其高精度、多功能和便携性,旨在为工业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款新品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场景。

仪器仪表制造业情况如何?2025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下降1.8%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1—6月份,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5094.2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利润总额492.5亿元,同比增长9.2%。

仪器仪表企业:创新与竞争中的发展之路

仪器仪表企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境。技术研发方面,聚焦智能化仪器仪表,加大高精度传感器、智能算法优化、物联网集成技术投入,如极端环境传感器研发、工业数据智能分析及远程监控应用。产品应用横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市场竞争中,企业采取高端定制化等差异化策略,通过展会展示创新产品提升品牌。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合作,与上下游及科研机构协同,如定制半导体测量仪、联合开发传感器材料等,以整合资源,实现突破发展。

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浪潮下的创新与突破

仪器仪表行业在智能化驱动下变革。智能化仪器仪表以高精度传感器、智能算法、物联网通信技术为支撑,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工业中助力生产优化与质量控制,新能源里为电站运维提供数据,生命科学中推动药物研发等。行业趋势上,微型化便携化与绿色环保兴起,但面临核心技术瓶颈与标准规范问题。市场前景乐观,新兴市场需求大,高端市场稳定增长,售后市场服务成竞争关键,企业需把握机遇谋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筑基,竞逐仪器仪表万亿级市场!

仪器仪表被誉为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是国家测试测量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稳步增长,已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实现营收10112亿元,正式进入万亿元时代,且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大规模仪器设备更新升级,仪器仪表行业迎来重大利好

大规模设备更新,仪器仪表行业迎来了重大利好!3月13日,国务院重磅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随后,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助力政策落地,旨在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助力电力系统高效运维检修,解锁高性价电力电工仪表

电力系统作为支撑工业生产和国民生活的重要行业,贯穿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为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如何挑选合适的电力电工仪表对电力工程师来说,尤其重要。选择电力电工仪表,需要考虑性能指标、安全性能、适用环境等因素,选择一款趁手的电力电工仪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准确性。

2023全力拼,回顾仪器仪表行业我们这一年

岁末年初再回眸。转眼间,2023年已接近尾声。应当如何总结仪器仪表行业的2023年? 2023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回顾我们仪器仪表行业这一年,这是“全新”的一年,这是“拼搏”的一年,这是“奋进”的一年。 全力拼经济是贯穿全年的主题,作为制造业的“助推器”,仪器仪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年,仪器仪表企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一起回顾下。

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仪器仪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以光伏发电为主要推动力的新能源时代已经来临。优利德等仪器仪表厂商纷纷紧跟时代与政策趋势,持续深耕光伏新能源产业,不断推出更强性能、更高稳定性、更大安全性以及更高性价比的测量仪表以及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为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促进国产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测量能力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仪器仪表,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研制一批新型仪器仪表用标准物质,制修订一批仪器仪表计量技术规范,助力打造一批仪器仪表国产品牌,加快推进计量基标准和仪器仪表的国产化。到2035年,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

奔跑新赛道,仪器仪表助力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外贸“新三样”。“新三样”出口动能强劲,这“新三样”就包括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再到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如何做到异军突起的?测试测量仪器仪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仪表是如何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一起看看仪器仪表厂商如何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哪些新能源汽车测试解决方案。

国产示波器成长提速,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示波器被誉为“电子工程师之眼”,是当前各电子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测试仪器。仪器国产替代加速进行,国产示波器市占率逐步提升。当前,国产示波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据了解,国产示波器目前最高带宽达到4GHz。鼎阳科技、优利德、思仪科技等国产仪器厂商纷纷推出了4GHz带宽的高带宽示波器……鼎阳科技近日表示将研发8GHZ-16GHz带宽的数字示波器,未来将向30-60GHz更高带宽数字示波器产品发展,缩小与国外优势企业的差距,覆盖绝大部分的测试需求。

国产替代正当时,胜利仪器明星产品集体亮相

老牌劲旅国产仪器仪表品牌"胜利仪器"成立于1982年,在业界名声大噪。胜利仪器凭强劲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数十年,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得广大用户的深度认可。40年来,胜利仪器以科技为先导,瞄准国际、国内市场这一大方向,不断研发创新,开发了外观新颖、品质优良、技术含量高的过程仪表校验仪、电源、示波器、智能电桥、频率计、函数信号发生器等电子仪器仪表。在国产替代的大浪潮下,胜利仪器明星产品占据重要一席。

重磅!千亿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利好电子测量仪器

9月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相关领域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并支持科学仪器领域国产化。9月13日国常会确定实施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这一系列的政策对电子测量仪器带来巨大的利好,证券机构分析认为,政策大力扶持,国产电子测量仪器发展前景广阔。

仪器仪表上市企业2022半年报相继出炉,谁领风骚?

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一段内部讲话在网上广为流传,深受各方关注。他对世界经济持不容乐观的预期。在“寒气逼人”的外部环境之下,仪器仪表行业今年上半年表现如何?近期,仪器仪表上市企业2022半年报相继出炉,纵览仪器仪表行业2022年中报,部分上市企业实现了稳定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部分上市企业出现业绩下滑,不同企业各自面对不同的境遇,可谓喜忧参半,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新鲜出炉的中期成绩单中,谁是那个“优等生”?

焕新升级!2022上半年仪器仪表亮眼新品盘点

仪器仪表焕新升级!2022上半年,电科思仪、鼎阳科技、ZLG致远电子、优利德、胜利仪器、航裕电源、同惠电子、深威达、艾睿光电、高德智感、大立红外、格物优信、征能科技等国产仪器仪表厂商纷纷推出重磅新品,福禄克、菲力尔、泰克科技、日置等国际品牌也相继发布了仪器仪表新品。一起来关注下这些仪器仪表新品的亮点。

重磅!深圳新政助推精密仪器设备&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发布,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中,特别提到了“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和“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对于精密仪器设备、智能传感器纳入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有关企业表示政策令人鼓舞,有助于企业在深圳不断发展和壮大。

围观仪器仪表上市公司业绩,2021年报及2022年Q1季报

疫情之下,仪器仪表行业还好吗?近日,上市公司进入披露年报业绩密集期,仪器仪表相关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1年业绩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高德红外、睿创微纳、大立科技、优利德、鼎阳科技、华盛昌、同惠电子、汉威科技等仪器仪表相关上市公司公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部分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部分企业营收及利润出现下滑。虽然有部分企业出现业绩下滑,但2022年一季度业绩反转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