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久前,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批准了5G Release 15(以下简称R15)独立组网(SA,standalone )标准,加上2017年底通过的非独立组网(NSA,non-standalone)标准,至此5G新空口(NR,new radio)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
随着3GPP 5G 标准NSA方案的正式发布,5G NR相关商用产品的开发工作已经加快,2018年将是5G标准确定和商用产品研发的关键一年。当前,5G正处于标准确定的关键阶段,国际标准组织3GPP将于今年6月份完成5G SA第一版本国际标准。我国于2016年初率先启动了5G研发和试验,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研发试验,将推动5G系统设备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近期,在EDI CON 2018期间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中,NI自动化测试市场副总裁Luke Schreier指出:“业界对2020年实现5G商用的规模化已达成共识,NR标准第一稿的推出也是3GPP 5G标准进展向前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它将有利于尽快开展5G NR验证及建设工作,并帮助我们明确好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在回应NI如何看待5G新空口 NSA标准的发布,Luke指出:“对于专注在测试测量领域的NI来说,R15标准确定后,我们就会明确下一步应该帮助客户做哪些IP?如何升级软件助力他们开展5G设备的研制、测
按照业界的定义,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也就是发射或接收电磁波。通俗点说,无论是基站还是移动终端,天线都是充当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中间件。现在,下一代通信技术——5G已经进入了标准制定阶段的尾声,各大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地部署5G设备。毋庸置疑,5G将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它拥有比4G快十倍的传输速率,对天线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5G通信中,实现高速率的关键是毫米波以及波束成形技术,但传统的天线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据悉,在2017年底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的第一款八木天线(Yagi Antenna)专利。毫米波天线很可能会应用在苹果下一代5G网络设备中,如果一切顺利,毫米波5G网络将在2020年至2021年之间在美国推出。然而毫米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应用还包括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包括毫米波的传播损耗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而这些技术问题苹果希望通过毫米波八木天线来克服。
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多天线技术,是在基站收发信机上采用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比如数百个天线或更多)实现了更大的无线数据流量和连接可靠性。相比于传统的单/双极化天线及4/8通道天线,大规模天线技术能够通过不同的维度(空域、时域、频域等)提升频谱效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3D赋形和信道估计技术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各天线阵子的相位和功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米波主要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毫米波应用的难度和成本,诸如5G通讯、汽车防撞雷达等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应用开始使用毫米波的频率。频谱分析仪是进行毫米波测试的关键设备之一,思仪Ceyear4051L是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最新推出的国内同轴覆盖频率范围最宽的高性能信号/频谱分析仪,同轴覆盖3Hz至67GHz,外部频率扩展可至325GHz。
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一间房间里当人不多时,手机信号很好;当许多人聚集到房间里的时候,手机信号就会变差,甚至没办法打电话。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频谱复用做得不够好,无法给所有人分配必需的频谱资源。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目前已经得到了全球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大规模MIMO技术被认为是未来5G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一个结论是不能采用传导方式评估辐射方向图性能,因此必需通过OTA方式。本文介绍使用OTA测试装置测量天线三维方向图的技术要点。
5G回传网络将会是固移业务统一承载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各级DC通过光网络高速互联,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基于分组增强OTN节点设备的光电混合调度,承载网进行扁平化改造,实现多路径通达,减少网络层次及设备跳数,可以进一步降低时延。
当前,对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和能力的需求不断加大,促使5G成为主要的驱动力。按照3GPP公布的时间表,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3GPP Release 15)将在2018年9月完成。5G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仪商讯】电子行业最基础的测试测量设备——示波器,数年来也持续追求高带宽、高精度、多通道等最新技术。而随着外部接口信号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如USB3.0的传输速度可达5Gbps/s,USB3.1的传输速度可达10Gbps/s,以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如传统大哥大到智能手机的转变蕴含了从大而功能简单到紧凑而功能强大的发展思路,传统
无线通信测试技术与测试仪器是通信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它渗透于通信芯片、模块、终端、基站、无线网络等几乎所有的产业链环节,贯穿于设计研发、认证验收、生产、网络建设与优化等几乎完整产业生命周期。设计与研发是使用测试仪器种类最多最广的阶段,主要有示波器、信号源、频谱仪(信号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通用测量仪器,以及信道模拟器、终端模拟器
相比之下,毫米波频段却仍有大量潜在的未被充分利用的频谱资源。 因此,毫米波成为第5 代移动通信的研究热点。在WRC2015 大会上确定了第5 代移动通信研究备选频段: 24.25-27.5 GHz、37-40.5GHz、42.5-43.5 GHz、45.5-47 GHz、47.2-50.2 GHz、50.4-52.6 GHz、66-76 GHz 和81-86 GHz, 其中31.8-33.4 GHz、40.5-42.5 GHz 和47-47.2 GHz 在满足特定使用条件下允许作为增选频段。各种毫米波的器
为了实现高速大容量的用户体验,势必拓宽信号带宽,在一系列规划频段中,3.4 GHz-3.8 GHz频段率先成为全球的热点频率,引起全球移动产业的重点关注。各大设备商重点开发面向3.4 GHz-3.8 GHz的宏站或一体化小型基站。比如诺基亚的TD-LTE 3.5GHz 8T8R宏站RRU和4T4R低功率RRU以及一体化小基站。爱立信的宏站Macro Radio 2218和微站Micro Radio 440均聚焦3.4 GHz-3.8 GHz 应用。华为和中兴也纷纷推出了基于3.4 GHz-3.8 GHz的
业界普遍认为,混合波束赋形(例如图1所示)将是工作在微波和毫米波频率的5G系统的首选架构。这种架构综合运用数字 (MIMO) 和模拟波束赋形来克服高路径损耗并提高频谱效率。如图1所示,m个数据流的组合分割到n条RF路径上以形成自由空间中的波束,故天线元件总数为乘积m × n。数字流可通过多种方式组合,既可利用高层MIMO将
根据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的最大信号带宽大约是载波频率的5%左右,因此载波频率越高,可实现的信号带宽也越大。在毫米波频段中,28GHz频段和60GHz频段是最有希望使用在5G的两个频段。28GHz频段的可用频谱带宽可达1GHz,而60GHz频段每个信道的可用信号带宽则到了2GHz(整个9GHz的可用频谱分成了四个信道)。
CME-C1是京微雅格新近推出的高性能大容量“云”系列首颗产品,逻辑容量折合2000万门级。CME-C1采用TSMC 40nm先进工艺,采用全新的6输入查找表架构,独创36x18的DSP单元,内嵌大容量每块18K位ram,高速串行接口可达6.5Gbps,通用差分I/O可达1.3Gbps,同时还内置硬核PCIe支持5G速率Gen2、DDR3/2控制器以及PHY读写速率可达1333Mbps,各项指标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对于速度的渴求始终在增长,传输速率每隔几年就会加倍。这一趋势在诸如计算、SAS和SATA存储方面的PCIe以及云计算中的千兆以太网等很多现代通信系统中很普遍。信息革命对通过传输介质传送数据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的传输介质仍然依赖于铜线,数据链路中的信号速率可以达到大于25Gbps,并且端口吞吐量可以大于100Gbps。
无线通讯的频谱有限,分配非常严格,相同频宽的电磁波只能使用一次,为了解决僧多粥少的难题,工程师研发出许多“调变技术”(Modulation)与“多任务技术”(Multiplex),来增加频谱效率,因此才有了3G、4G、5G 不同通讯世代技术的发明,那么在我们的手机里,是什么组件负责替我们处理这些技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