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结果闹得沸沸扬扬。根据结果显示,线上线下热卖的28个品牌30款手机壳进中有5款手机壳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不乏小米和苹果这样的知名品牌。
手机壳是消费者每天高频使用和接触的物品,据工信部《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到14.2亿户,手机用户普及率达102.5部/百人。其中,75%的手机用户选择使用手机壳,我国有10亿手机壳用户。全国手机壳近七成来自深圳,年产值约200亿元。
手机壳虽然有很大的应用市场,但是安全性却一直没有得到保证。根据检测发现,有5款手机壳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且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其中,苹果手机一款手机壳中的多环芳烃超过限值,小米一款手机壳中塑化剂超过限值,除此之外,还有一款手机壳铅含量超出限值1550倍,严重超标。
手机壳通常主要用ABS、PC.PPO等工程塑料、合金与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符合材料等,另外还有一些手机则使用金属材料,比如镁、铝、不锈钢等合金,使用到的主要的检测仪器是3D光学影像量测仪、重金属检测仪等。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使用群体和市场规模,检测仪器所做的却十分有限。
一方面是我国并没有相应的强制性的标准或法规。此次比较试验主要是参考欧盟的REACH法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令、德国GS认证对多环芳烃的要求、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的相关要求和ISO4892-3标准进行的,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强制性的检测标准。
欧盟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法规》,涵盖了大约68类3000多种限用物质和65种强制不得使用的禁用物质。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有关标准的出台,才能真正带动手机壳检测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市场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质量的重视,对于一些暂时还处于“非标检测”的产品来说,急需要一批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仪器的检测机构的加入。这不仅能帮助企业个性化发展,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检测能力。比如说,ICAS英格尔不仅拥有独立的检测研发团队,能够根据实际的检测需求来制订检测方案、检测工序、检测评估等系统性工作,进而实现非标检测的客户要求,另外还提供及时,全方位技术服务。
而在我国,现在这种类型的机构并没有发展成熟壮大,随着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国家对于水质监测权利的上收,某些行业已经从对检测仪器的需求转变为对检测服务的要求。总体上来看,第三方检测机构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这次手机壳的“非标检测”之外,线上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检测方式也会变得更加的灵活,检测行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和口碑可信度的检测企业。对于检测企业来说,从以检测仪器为主转变到发展检测的系统性服务,将会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