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制造发展加速落地,对制造业影响日趋深入。从定义上来看,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行、适应等新型生产方式。
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政策陆续发布,我国制造业迎来了重大变革机遇,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并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行业增长形势稳定。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智能制造的主要应用场景,装备制造业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具体而言,2009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16年,工信部又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研制60种以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此外,《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其他政策也持续落地,并走向深入实施阶段,推动着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智能装备制造业整体形势带动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趋于成熟,各地对于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区、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也越发重视。近期,江苏、湖南等地陆续出台政策举措,力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公布的《智能制造示范区培育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育建设1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成为引领全省智能制造发展的县区示范标杆,同时将对示范区中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河南省下发的《河南省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对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企业智能化改造、开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上云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河南省开封市也出台了《开封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将通过试点示范打造5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培育1、2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另外,湖南省着眼于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入实体企业发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制造企业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合资合作成立新的专业化企业,政府最高可给予200万元资金补助。对符合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企业,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支持。
智能制造之所以受到国家以及各地政府的支持,在于其体现出的巨大优势。智能制造发展,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负担,而且还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业内人士也认为,劳动力缺乏、用工成本上升、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是智能制造的内在推动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方向。地方政府从各个角度予以政策上大力支持,必将有力推动智能制造成为未来最具成长性的领域之一。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到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