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指出,中国的材料产业正面临巨大挑战,“卡脖子”问题被频频提起,成了新材料发展的痛点。
“但我们在尝试解决时,还遇到了资金的掣肘,就是钱的问题。当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黄伯云院士认为,技术就像一堆干柴,如果没有资本助力它燃烧成熊熊烈火,很可能只能腐朽变成一堆没有用的“垃圾”。
解决资金问题 杜绝“卡脖子”
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仍存在基础材料参差不齐、战略性新材料受制于人、前沿新材料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
2018年,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黄伯云院士听到的第一个消息是中兴受到美国的压制,“这里面涉及的芯片问题其实是原材料问题。”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后出现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事件”。
到了4月11日,厦门三安光电科技被美国政府列入“未经核实名单”,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T)宣布停止向厦门三安光电供货。
在当前的环境下,来自材料问题的挑战愈发严峻。
“从中兴到华为,再到三安光电,以后问题会更多。”黄伯云院士痛心地表示,“卡脖子”问题是必须要杜绝的。
他指出,资本将在新材料领域各环节共同发力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新材料资本要和技术结合起来,解决自主研发能力和资金等问题,继续向前推进。”
“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创新
黄伯云院士认为,遇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要大有作为,解决了就没事了。
“在政、产、学、研、用、金等方面进行高度融合,才能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瓶颈。”
这并非假大空的“场面话”。
黄伯云院士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归国的留学人员。回国后长期在中南大学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年,在他的带领下,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最终不但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还在性能上超过了国外水平。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只因为他一直相信,在中国的土地上,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干出事来,就一定能走到光辉的顶点。
他强调,新材料各界人士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联合、大协作”,此举不但能解决材料层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将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都大有裨益。
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他真心憧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愿大家都畅所欲言,共同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出力献策,助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