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数据 » 正文

工业互联网呼唤更多前沿技术为之服务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分析:前景广阔 赋能工业转型升级


  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时间:2019-06-17 编辑:伊敏
分享到: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有专家提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长远规划,需要更多企业加入到工业互联网的大生态中。同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业内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拓展“智能+”,为工业转型升级赋能。

工业互联网是一场“持久战”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在技术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基本趋势,这为“智能+”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现实路径。我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已步入落地生根阶段,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认为。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发展,包括工信部等产业主管部门开展了诸多工作,在支撑能力、应用探索、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在政策的推动下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增速保持在12%以上,且逐年递增。201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256.58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4672.41亿元,同比增长13.39%。工业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313.0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71%。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数据,目前我国参与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企业数量约为1012家,从业务类型上可以分为产品和技术提供企业、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企业、系统集成商、行业用户以及协会等其他部门。部分企业业务存在交叉,但从产业市场结构上看,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主要偏向于边缘层,提供产品和技术企业占比为51.57%,达到一半以上,但真正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数量较少,占比不足10%。

工业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把机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和客户之间的网络互联,以它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来实现智能生产、运营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余少华表示。

在余少华看来,工业互联网要建两个关联工厂,一个是智能的,一个是物理的,“建企业的智脑,处理企业的大数据,是领军企业打造平台、掌握生态圈的一个难得机遇”。

推进“智能+”要实现技术融合

对于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谢少锋提出了四点意见:

一是要加强技术突破、推动创新发展,加强针对智能感知、平台构建等共性技术及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建设工业互联网和推进“智能+”的积极性,加快打造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

三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活力,坚持非进即入和包容审慎的措施,加强对公平秩序的维护。

四是要深化国际交流、促进开放发展,拓展各类企业产业组织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与各国企业一同建设兼收并蓄、共生共荣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产业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与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我国软件产业在政策、人才、规模方面都有优势,各方要加强技术磨练,增加我国在开源软件方面的实力与影响力,让新兴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工业发展。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袁谊生则指出,推进工业互联网与“智能+”落地,需要把新兴IT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实现产品上云、设备上云、产业链上云,再利用智能化工具,满足不同行业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增值和赋能。

袁谊生的观点,与SAP中国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的看法不谋而合。彭俊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完善的数字化架构。

彭俊松认为,企业运营是一个连续过程,而单个场景智能化不能解决企业智能化的需求。比如智能音箱,每次说话都需要唤醒而不能记住之前说过的话。在未来,工业互联网应该拥有“IT(信息技术)”和“OT(操作技术)”融合下的新型架构,如果二者不能融合在一起,工业互联网就不可能成功。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5G    浏览量:1043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