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2019我国智能救援产品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时间:2019-09-18 编辑:仪商WXF
分享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应急产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方面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无人机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救援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逐渐崭露头角,前景可期。

1、救援无人机

救援无人机发展意义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航空摄影技术的进一步拓展,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包括:摄影测量、应急救灾、公共安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林火病虫害防护与监测等。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就开始将无人机应用于灾害监测救援,但在我国,无人机一直未被投入地震灾害等应急应用。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中科院研究队伍最先尝试将遥感无人机应用于震中灾情航拍,随后在玉树地麻、芦山地震等灾后应急救援中,遥感无人机第一时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次应急救援实践证明,无人机在震后可迅速进入灾区航拍,现在还可以远程实时指挥,实时传回清晰的图像;无人机成本低、易操纵、反应快,对大面积区域震害调査效率更高;有了无人机,专家可在后方集中精力,快速评估震害灾情,因此具有独特优势。

除航拍灾情以外,目前无人机技术还可实现挂载多种载荷模块,“变身”移动的通信基站,同时具备灾后运输、投放物资、喊话等救援潜力。因此,无人机将是应急救援中不可缺少甚至不可替代的航空力量。

救援无人机发展前景

目前,无人机在对抗自然灾害过程中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实时监视、灾后搜索救援和灾后灾情评估。机型主要是中小型短近程,尤其是中小型更适于在突发救援事件中使用,多旋翼无人机在国内外救援领域获得很好的发展。

救援活动对信息和物流需求急迫,未来救援无人机能绘制灾后数字地图、对灾区进行指挥和调度、对灾区进行物资补给等。救援专用功能将更加丰富,综合能力增加,形成系列产品。搭载各种救援装备,集成多种功能,飞行平台从微到大,飞行方式从固定翼、螺旋翼到涵道风扇等。数量将增加,各地区、各救援队、各医疗单位、各部队广泛配备。如我国空军先发展导弹一样,无人机也会优先快速发展。将从单个体向大系统发展,无人机可近程远程操纵,基层和总部均可控制,各重点地区布局后,平时待命,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立即升空。灾情和获得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深化无人机救援的理论研究,进行无人机操作和图片分析人员培训,空域划分,通讯频段划分,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增强通讯传输能力,增加稳定性减少坠机失控等故障。实现更快的速度、更短的起飞时间、更长的飞行时间、更少的人力物力、更高的效率。

在2018年6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应急无人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建议,除建立全国统一的常备应急无人机支援力量外,也应建立全国应急无人机大数据库,并深入研究无人机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出适应国情的应急无人机实施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对救援无人机市场容量进行测算,远期可达到70亿元的规模,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救援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发展意义

近些年,战争、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及潜在的核、化、生和爆炸物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各种灾难发生次数增多的同时,其严重性、多样性和复杂度也逐渐增加。灾难发生后的72h为黄金抢救时间,但受灾难现场的非结构化环境的影响,救援人员难以快速、高效、安全地进行工作,且救援任务逐渐超出了救援人员的能力范围,因此,救援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救援产品,市场现状,前景分析    浏览量:251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