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特高压:新基建缺它不可,国网今年投资超千亿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0-03-2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不管是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还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些技术的建设和运行都离不开电力网络。而特高压,与这些领域一同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特高压上下游涉及哪些领域,当前国家新一轮的规划又有哪些?



国网今年投资超千亿


特高压电网可分为±1000kV交流变电网和±800kV直流电网两类。


直流电网在点对点长距离传输、海底电缆、大电网联接与隔绝等领域优势突出;交流输变网在构成交流环网和短距离传输领域优势突出。两种特高压输电模式配合使用,共同构成输电骨干网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3月11日表示,国家电网已明确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


同时,2020年1月国家电网发布的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计划也显示,2020年内计划完成7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工作,计划开工线路3条,剩余4条线路将在2021~2022年陆续开工。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从项目周期看,特高压线路建设周期为2~3年,随着新核准线路建设的陆续推进,2020~2025年我国特高压线路长度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4万公里。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3月18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特高压的核心设备和整个ICT(信息、通信和技术)产业都有紧密联系。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也需要加强输电网络的建设。


我国作为特高压输电领域唯一实现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此前三阶段累计投资规模达到5012亿元。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5条在运特高压线路、7条在建特高压线路以及7条待核准特高压线路。孙会峰说,从投资规模看,我国新一轮重启特高压项目,共计包括12条线路,涉及投资总额突破1500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开工的3条线路,涉及投资金额约600亿元。


区域能源供需


从区域发展层面看,新一轮特高压的建设也能优化区域能源供需。目前,我国用电大省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像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用电缺口仍然偏大,而把富余用电向缺口地区输送也能带动特高压建设。


孙会峰对记者表示,新一轮特高压的建设,能优化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比如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粤港澳地区,都属于用电主力地区,这些地方也是数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基于网络、通信等新产业形态,更需要增加特高压的建设。”


他认为,特高压需要关注四大重点领域,也就是特高压核心设备、原材料、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尤其是核心设备,这些包括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换流变压器、并联电抗器、主变压器、GIS组合电气等。“比如以电力物联网为例,它属于配套的运维服务,但是运维的前提需要依附于骨干网络。就好比我们修高铁的时候,需要一些信号系统,但其实轨道、车身这些花费才是主要的。”



新基建缺它不可


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与主要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的传统基建不同,作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基建具有显著的科技特征和导向。


目前,业内以及媒体将新基建归纳为七大领域: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不仅这些领域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且又基本都与特高压相关。比如,大数据中心、充电桩、5G网络基站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电能。


以5G建设为例,今年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超过55万个5G基站。


关键词:特高压 新基建 充电桩    浏览量:103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