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中国光纤光缆供需市场全面解析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6-03-08 作者:荆楚
分享到:



 在3G网络建设、FTTH(光纤到户)实施、三网融合试点、西部村村通工程、“光进铜退”等多重利好驱动下,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发展势头较好,我国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光纤光缆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国,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我国FTTH及FTTC系统的采用、三网融合以及大规模3G建设的持续,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为我国光纤光缆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行业前景大好。

随着光纤光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光纤光缆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光纤光缆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光纤光缆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光纤光缆行业中的翘楚!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通信和信息行业还十分火红。光纤通信正朝高速、超高速、超大容量的光纤传输及全光网方向发展。我国在实现信息化进程中,“九五”期间中国电信 完成了“八纵八横”的光缆干线敷设。一个以光缆为主体的骨干通信网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高容量光缆干线已成为我国的“信息通道”。随着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从省到市、县甚至乡镇也敷设 了光缆。“光纤到户”的日期越来越临近了。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体制的改革以及电 信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更由于IP业务的爆炸式发展所带来的带宽的巨大需求,光纤通信的发展又一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用玻璃纤维传光已有30多年。初期的光纤应用仅限于某些光学机械和医疗设备(如灯光导引及胃镜等),传输的是可见光,衰减高达1000分贝/公里。1966年,高锟首先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光信息传输的设想。1970年在美国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成了高纯石英光纤,其衰减降为20分贝/公里,从而使长距离传输成为现实。其后,光纤的衰减迅速下降,到70年代后期已降至0.2分贝/公里的理论极限水平。光纤的带宽不断增加,到80年代初带宽达到数百吉赫公里的单模光纤已可供实用。已研制成中继距离超过100公里,容量达数百兆比/秒的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设备制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光纤中光波强度和相位随温度、电场、磁场等物理量的改变而变化的特点,已被用于高灵敏度的遥测传感器。

据估计,目前,中国的光缆制造商数已经超过100家,但是其中大多数还不具备拉制光纤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多数光缆生产厂家还需要外购光纤。而光缆的生产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就是光纤的成本。当然光缆的其他成本还包括用来做塑料保护套管,防水层,塑料外皮,和承重的导体比如钢丝等。因为光纤占了光缆主要的成本,所以很多大的厂家有自己的光纤拉制设备,并且对外销售光纤。

2011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49家,比上年减少2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88.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43.10亿元,同比增长24.68%;创造利润65.54亿元,同比增长47.39%。2014 年,全球有56家能拉制光纤的工厂,其中25家是在中国。而在2009年,当时全球有44家能生产光纤的工厂,只有13家在中国。所以在过去5年,中国建立了12家新的光纤生产工厂,同时其他国家没有再建设新的光纤产能。这些数字体现了中国在扩张产能上的巨大投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光纤生产工厂的规模,其中好几家的规模都达到了世界前列。

2014年中国的光纤拉制产能达到了2.44亿芯公里,占了全球4.68亿芯公里的52%。2014年全球光纤的需求是3.16亿芯公里。所以如果中国的产能满负荷运转,就能供应全球需求的77%。而实际上2014年中国的光纤产量是1.73亿芯公里,占了全球的 55%。尽管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满所有的生产线,但是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出口国家。

中国的光缆出口在2014年达到 2000万芯公里,而在国内销售的光缆达到了1.53亿芯公里。强劲的出口说明了中国的产品在一些重点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和非洲非常有竞争力。关于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能不能进一步提高光纤产能利用率,加大在出口市场的份额。

关键词:仪器仪表 光纤    浏览量:29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