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SO14000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标准特点

1、全员参与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建立起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从最高领导到每个职工都以主动、自觉的精神处理好与改善环境绩效有关的活动,并进行持续改进。

2、广泛的适用性

ISO14000系列标准,在许多方面借鉴了ISO9000族标准的成功经验。ISO14001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既可用于内部审核或对外的认证、注册,也可用于自我管理。

3、灵活性

ISO14001标准除了要求组织对遵守环境法规、坚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再无硬性规定。标准仅提出建立体系,以实现方针、目标的框架要求,没有规定必须达到的环境绩效,而把建立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工作留给组织,既调动组织的积极性,又允许组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标准的这种灵活性中体现出合理性,使各种类型的组织都有可能通过实施这套标准达到改进环境绩效的目的。

4、兼容性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标准中,针对兼容问题有许多说明和规定,如ISO14000标准的引言中指出"本标准与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些表明,对体系的兼容或一体化的考虑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突出特点,是TC207的重大决策,也是正确实施这一标准的关键问题。

5、全过程预防

"预防为主"是贯穿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在环境管理体系框架要求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制定环境方针,要求组织领导在方针中必须承诺污染预防,并且还要把该承诺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加以具体化和落实,体系中的许多要素都有预防功能。

6、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灵魂。ISO14000系列标准总的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总目的是要通过各个组织实施这套标准才能实现。就每个组织来说,无论是污染预防还是环境绩效的改善,都不可能一经实施这个标准就能得到完满的解决。一个组织建立了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不能表明其环境绩效如何,只是表明这个组织决心通过实施这套标准,建立起能够不断改进的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改进,实现自己的环境方针和承诺,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4]

各分标委会已发布及制定中的标准

系统分类

ISO14000作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

按标准性质分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

第二类:基础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则、应用指南。

第三类: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

环境审核;

环境标志;

环境行为评价;

生命周期评估。

如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行为评价;

环境审核。

第二类:评价产品

生命周期评估;

环境标志;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ISO14000系列

标准制度

欧美一些大公司在80年代就已开始自发制定公司的环境政策,委托外部的环境咨询公司来调查他们的环境绩效,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这可以认为环境审核的前身)。以此证明他们优良的环境管理和引以为自豪的环境绩效。他们的做法得到了公众对公司的理解,也赢得广泛认可,公司也相应地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为了推行这种做法,到1990年末,欧洲制定了两个有关计划,为公司提供环境管理的办法,使其不必为证明环境信誉而各自采取单独行动。第一个计划为BS7750,由英国标准所制定第二个计划是欧盟的环境管理系统,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法案(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EMAS),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BS7750。很多公司试用这些标准后,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标准在欧洲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实施。

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开始按照BS7750EMAS的条款,并参照本国的法规的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另外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行动则是1987ISO颁布的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取得了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ISO9000系列标准极为重视,积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以此作为开展国际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条件之一。ISO9000的成功经验证明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可行性和巨大进步意义。因此,ISO在成功制定ISO9000系列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序号为14000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因此可以说欧洲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的BS7750EMAS以及ISO9000的成功经验是ISO14000系列的基础。

五大部分

环境方针

规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7要素

1、环境方针

2、环境因素

3、法律与其他要求

4、目标和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6、机构和职责

7、培训、意识与能力

8、信息交流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10文件管理

11、运行控制

1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监测

14、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15、记录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17、管理评审

推行意义

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减少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实施ISO14000标准是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目前国际贸易中对环保标准ISO14000的要求越来越多。我国由于不符合相关国家的环保要求,95年外贸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

2、提高企业形象,降低环境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商机。

3、提高管理能力,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掌握环境状况,减少污染,体现清洁生产的思想。

5、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各项环境费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6、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不受国内外环保方面的制约,享受国内外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促进企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思想贯穿着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题。它要求组织(公司、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和回收全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加以控制。ISO14000基于环境方针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的思路。TC207专门成立了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委员会,用以评价产品在每个生产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使组织(公司、企业)能够加以分析改进。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