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向智能转型 升级之路进展如何?
发布日期:2016-03-02 11:55

  【仪器仪表商情网 最热话题】“不要开玩笑。这个机器人,完全不起作用。这可花了3000万,赶快还钱!”2015年秋季,在中国南部城市湖南省长沙。当地一家大型食品企业的经营高管难以掩饰怒火。中国的人工费在最近5年里涨至2倍,已无法继续依靠人海战术。


1年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示,中国政府显示出的强烈意愿是摆脱以往的“世界工厂”地位,今后通过激发自主创新等推动产业升级。但“转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月6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在每年年初举行的世界最大家电展销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CES)”上,2016年显示出存在感的是中国企业。参展企业数达到2015年的2倍,达到1300家,占参展企业整体的3成以上。如果仅从数量来看,看起来很有气势。但与华丽的展出完全不同的是,如果将目光转向中国的制造一线,将看到完全不同的现实。

“效仿技术发达国家”,中国终于醒悟,开始寻求利用机器人来推动产业升级,但关键的机器人技术并未得到明显渗透,操作难以顺利进行,这种焦躁的矛头指向了机器人的销售负责人。花费3000万日元以上的高价机器人至今仍沉睡在工厂的一个角落。

中国政府呼吁转向“制造强国”,地方政府不顾现实如今竞相推出只顾眼前的补贴政策。“如果在工厂引进机器人,进行产业升级,最高将提供一半的补贴”,由于这样的宣传,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广东省内,民营企业纷纷申请引进机器人的补贴。在该省东莞市,截至2015年年底,申请件数达到700起以上,等待补贴的企业数不胜数。

但现实如何呢?“实际上很多企业都认为,只要在工厂引进机器人,机器人就能完全靠自己顺利地工作,甚至能进行创新”,产业机器人经销商的销售负责人也带着吃惊的表情。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会验证引进机器人的效果。实际情况只是关心向企业提供了多少补贴。因此,有关产业升级核心内容的讨论很少。

制造业的培育和升级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收购他国企业吸收经验,也需要自身具有实力,这样收购才能成功。目前看不到中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这一点。

研发费用是企业中长期增长的推进力。与眼前的设备投资不同,经营上是否愿意着眼于将来,这将体现到研发费用上。从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来看,日本为约3%,而中国还不到1%。即使是日本,夏普和索尼等众多电子企业也在最近10多年里碰到技术革新的壁垒。

中国一家大型民营家电企业的高管表示,没有培养人才、进行研发的时间,技术从外面购买更加快捷,中国的竞争就是这种竞争。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今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焦虑的心情、静下心来认真致力于产业升级?作为制造大国的决心如今正受到考验。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机器人
浏览量:276
来 源:仪器仪表商情网
编辑:Stanford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