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求生法则——勇于改革,坚持创新
湖北省政府会议要求学习“京山模式”,加快检验检测机构整合
发布日期:2015-11-04 09:16

       仪器仪表商情网报道  日前,湖北省政府在京山县召开现场会,要求复制借鉴推广“京山模式”,加快检验检测机构整合。
       何为“京山模式”?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有何意义?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整合催生“京山模式”
       27日上午,京山金牛米业员工李义,将5袋共25公斤大米样品送到了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不花一分钱,几天就拿结果,政府部门和客户都认账。”李义高兴地说。
       金牛米业得到的实惠,源自检测机构整合的“京山模式”。
       “改革前,京山县公共检测资源分散,效能不高。”京山县政府负责人介绍,表现在“五多五少”:检测机构多,开展业务少;政府投入多,群众受惠少;政府管得多,市场运作少;在编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出具报告多,有权威性的少。
       当时,全县12家公共检测机构,只有7家有效开展业务。在编124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29人。每年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具有权威性、法律效力的不到30%。
       改革势在必行。去年4月,京山县质监、农业、卫计、食药监、水务、畜牧、粮食、水产8个部门的9家技术机构,整合成立统一的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机构、职能、人员、设备“四整合”。
       “以前只有20台设备,只能检测51种产品的8个参数。”该中心工业产品检验所所长谢章胤说,现在有了57台套设备,可以检测145种产品的126个参数。
       改革惠及市场主体和社会大众。京山县每年100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检验检测零收费,真正让利于民。
       “‘京山模式’让‘千根线’变成了‘一股绳’,让‘收费员’变成了‘服务员’,不仅在湖北省是第一家,在全国也具有开创性。”省质监局负责人评价。
       创新抢食市场蛋糕
       尽管“京山模式”以公益性为主,但检验检测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
       检验检测行业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一。有关省市闻风而动。江苏省整合全省95个特检机构为一个法人实体,年检验收入超过10亿元。四川省推进同级同类检测技术机构整合,组建成都(国家)质检院,资产规模过10亿元,检测年收入达4亿元。广州市依托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组建广州市检测认证集团,推动“广检”品牌向周边省域覆盖。
       当前,湖北省检测机构数量不少,但普遍规模较小,布局结构分散,检测品种单一,重复建设严重,“小、散、乱”现象比较明显。加快检测机构整合步伐,优化行业布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同时,检测机构整合也是深化改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政府举办的检测机构行政色彩浓厚,绝大多数既有公益属性,又有经营属性;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同时,部门分割、重复投资问题也相当普遍,削弱了公益服务职能,制约了行业良性发展。推进整合,势在必行。
       湖北省一些地区已开始行动。宜昌市整合成立了三峡质检中心。襄阳市正在筹建汉江检测集团公司,并抓紧建设检测认证产业园。目前,襄阳市检验检测市场总量超过50亿元。
       改革需敢于“动奶酪”
       然而,检测机构整合,涉及利益调整,“必须敢于动奶酪。”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兴於说。
       全省质监系统的技术机构近200个,拥有2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占全省80。7%,已建成或在建50个省级质检中心,每年检测收入近10亿元。
       “这是质监系统的核心资源。”王兴於说,全省质监系统要打破门户之见、部门之别,不怕动自己的“奶酪”,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不管是“整上去”,还是“整出去”,都将自觉主动参与整合。
       目前,湖北省政府已成立检测机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对经营性检验检测业务,实现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对公益性业务,通过充分引进竞争,选择优质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同时,湖北省政府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多种途径适时转企改制,增强发展活力。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去行政化,成为真正的第三方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坚持管办分离,强化政府部门管政策、管规划、管标准、管监管的职责,分类明确检验检测机构的功能定位。
       “复制推广‘京山模式’,县级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要确保明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27日,湖北省政府现场会进一步明确了县级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时间表。

关键词:京山模式,快检验检测,改革
浏览量:435
来 源:仪器仪表商情网
编辑:甘勇、黄太进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