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惠电子202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多点发力推动业绩提升
发布日期:2022-08-24 21:56

2022年上半年,电子测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惠电子(833509)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并且是多品类、多区域的全面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8260万元,同比增长26.83%,净利润2328万元,同比增长14.01%,元件参数测试仪器等7大产品增长均超20%,内外销收入也取得增长。



公司业绩增长,是研发、营销、产能释放多点发力的效果。研发端,公司加大研发投入,“10Hz~130MHz宽范围精密阻抗分析仪的研发”被认定为总体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营销端,增加一线销售队伍,加大推广力度。产能端,公司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制造项目通过试运行,产能问题得到缓解。


上半年营收增长27%,多品类、多区域全面增长


8月23日晚,同惠电子2022年半年报出炉,公司上半年营收、利润均实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8260万元,同比增长26.83%,净利润为2328万元,同比增长14.0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是多品类、多区域全面性增长。


从产品分类来看,公司8大产品除“其他测试仪器”收入有所下滑外,其他7项产品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具体来看,收入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公司支柱产品元件参数测试仪器、绕线元件测试仪器、电气安规测试仪器,分别增长22.31%、21.9%、41.4%。上半年增长最多的是台式数字多用表,营收增长60.46%至357万元。


从地区分类来看,公司将业务所涉及的区域分为8个,分别为华东区、浙皖片、鄂闽片、广南片、华北片、西北片、西南片、外贸片,上半年收入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西南片增长134.35%,然后西北片、鄂闽片也实现高速增长,分别增长102.54%、68.5%,其余5个区域增速则在10%-33%。


研发+营销+产能释放,多点发力推动业绩提升


公司业绩能实现多品类、多区域全面提升,得益于研发、营销、产能释放多点发力。


研发端,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进科学仪器国产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要求,“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


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测量仪器市场在近几年高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6.29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64.8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到9.44%。


今年上半年,公司加大研发及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费用790万元,同比增长7.45%,占营收比重为9.57%,“10Hz~130MHz宽范围精密阻抗分析仪的研发”被认定为总体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推出TH510系列半导体器件C-V特性分析仪。


4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持召开了由同惠电子与常州大学联合开发完成的“10Hz~130MHz宽范围精密阻抗分析仪的研发”科技成果鉴定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国家气象计量站、中国气象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该科技成果进行论证。


据介绍,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具有创新性,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测试频率范围、阻抗测试范围及测试速度指标处于国际领先。


加之,公司去年推出的TH2851精密阻抗分析仪,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性能,实现进口替代,为中高端产品打开了市场空间。


营销端,公司增加一线销售队伍,加大推广力度。同惠电子表示,将不断提升营销理念,丰富市场经验,加强对市场营销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总体盈利水平。


产能端,公司的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制造项目通过试运行,突破公司产能瓶颈。


2021年1月,同惠电子登陆精选层(后平移至北交所)并成功募资,募投项目之一为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制造项目,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龙虎塘街道。2021年秋公司整体搬迁至新基地。


据介绍,项目完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元件参数测试仪器18,550台、绕线元件测试仪器20,420台、电气安规测试仪器8,290台、电阻类测试仪器6,890台、电力电子测试仪器系统600台、电力电子测试仪器单机8,000台、台式数字多用表2,250台的生产能力。


同惠电子表示,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无论是生产线上配备、还是新增员工的招募培训都已经达到生产要求,公司产能受限问题得到缓解。而充足的制造能力将会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同惠电子 营收 业绩
浏览量:2120
来 源:挖贝网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