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匠心故事

上海劳模|郝正宏:加速工业传感器的国产化进程

18年前,怀着初生牛犊的冲劲,郝正宏孤身一人来到上海,“闯进”彼时对自己来说还很陌生的仪表研发领域。18年后,他已是上海洛丁森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作为公司核心的创始股东之一,他始终坚守在研发一线,所参与研发的高端测控仪表,广泛应用于石化、军工、核电、光热新能源

长春光机所宋克非:上天的仪器,不能出现任何故障

宋克非在调试设备。受访者供图20多年前,有个小女孩在学校门口等妈妈来接自己,从白天等到天黑。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立即笑着跑到跟前说:“妈妈,我哪儿都没去就在这儿等你。”20多年后,小女孩即将获得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博士学位,而她的妈妈一直投身于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作为项目主任或副主任设计师先后参加了

晶瑞传感董事长石坚:从夹缝中闯出一条路

“同年,产品销售额从只有不到10万元跃升到近500万元。在国外容栅技术专利对容栅测量的封锁下,我们成功申请绝对位置圆容栅专利技术,为我国容栅测量技术打开另一扇大门。”桂林市晶瑞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坚回忆起近年来公司的转折点,和记者分享胜利的喜悦。桂林市晶瑞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专注水平/角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何力:红外“芯”精神 勇闯新天地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有一群科学家默默耕耘在红外探测新天地中。他们为航天遥感卫星研制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这个视野更广阔的“眼睛”可以让卫星在几百公里甚至几万公里外的太空不分昼夜地俯瞰地球、仰望星空,看得更多、更远、更清晰。研究员何力就是其中一员。

坤恒顺维黄永刚:不断突破高端市场,以“工匠精神”驱动技术创新

C114讯 7月3日消息(南山)电子测试与测量仪器,是衡量最终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子”,是工业转型升级和科研领域的重要工具。行业因涉及多学科交叉,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且对国民经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据相关研究,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68.4%、诺贝尔化学奖中的74.6%的成果,都是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完成的。我国在仪器仪

中光电智能感测吴名清:打开千亿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另一扇窗”

国内智能汽车传感器市场空间是一块诱人的蛋糕。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将“触角”伸向这一市场的企业逐渐增多,在该领域企业并购也不断出现。综合来看,目前的行业并购仍以扩大业务为主,有企业借收购跨界进入传感器新领域,也有企业注资第三方企业以补齐短板,而被收购方多数是细分领域的专业企业。那么

瑞声科技吴志江:传感器巨头逆势而上,做对了什么?

全球每三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中的零部件和解决方案来自瑞声科技。这家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近年来正朝着千亿MEMS传感器赛道快速冲刺。回顾2022年,瑞声科技的两个举动吸引行业关注。一是MEMS事业部更名为传感器及半导体事业部(下文简称“SSE事业部”),二是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去年传感器及半

广电计量董事长李瑜:营收20年激增800倍 为何“二次创业”

作为一家扎根广州、布局全国的国有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广电计量成立20年间,营收规模从不足300万元增长至26.04亿元,增长超过800倍,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步。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呼唤,广电计量如何推动自身“转型升级”,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日,广州无线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广电计量董事长李

大湾区空天院周斌: “上”研“测月雷达” “下”攻太赫兹技术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止。近年来,我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上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谈及这些进展,就不得不提到以“测月雷达”等为代表的深空探测雷达技术。“测月雷达”就像“CT”一样,搭载在月球车或火星车上,对月球和火星进行表面穿透成像;它也是月壤结构探测仪钻取采样的“眼睛”,为

夜视院集团李立华:走红外探测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之路

向劳动者致敬红外探测器,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陌生而又高精尖的东西。红外探测器能通过可探测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信号,在无可见光或有障碍物遮挡的条件下识别目标。因此,红外探测器也被称为没有光也能看到的“火眼金睛”。诞生之初用于军用领域的红外探测器,现在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2023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飒特红外王光磊:红外消费产品成为战略拐点的助推器

4月28日消息(田小梦)说到飒特红外这家企业,红外热成像职业界恐怕无人不知,不只是因为他是我国榜首家民营红外热成像企业,更因为他在30多年的开展进程中发明了多项“榜首”,这些“勇于吃螃蟹”的创始之举,首先打破了一些由国外热成像巨子树立的技能壁垒,也掀开了中国热像仪簇新一页。比方,北京三恩自动化技能公司(

中大科技胡泽超:科技自立自强,检验检测传感器国产化新方向

前言近年来,传感器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物联网的未来已来,传感器的爆发期也将到来。围绕“如何发展和进一步推动湖南省传感器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为主题,湖南传感器产业促进会特推出【传感人物】系列报道,采访该领域的行业领袖大咖和专家,探寻科

矽典微CEO徐鸿涛:千亿赛道黑马,颠覆毫米波传感技术!

毫米波传感器越来越热。近期,有消息爆出特斯拉重新启用之前抛弃的毫米波雷达,为行业增添了新的“爆点”。去年3月,华为首次将毫米波传感技术应用于家庭,“毫米波”一度登上了热门词。与此同时,一批国内外企业的大额融资报道,显得毫米波传感器格外“吸金”。作为一种非接触式传感技术,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具有感测精准、

高华科技董事长李维平:做感知世界的引领者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我们的国家,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高华科技董事长李维平动情地说,“还要感谢我的夫人,以及创业伙伴们的默默付出和支持。”作为一家锚定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企业,高华科技在传感器设计、封装与测试、传感器网络系统方面,技术积累深厚,其产品在军用和工业领域

集萃脑机所章祥:脑电传感器走在国际前列,实现产业化!

伴随着无线技术、放大技术及集成电路不断地进步,脑电信号的采集和应用在可穿戴、脑信号溯源、疾病诊断、人机交互、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无创地从人体表面采集高质量的脑电信号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开发一种便携、稳定的脑电传感器用于获取高质量的脑电信号成为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黄韶辉:造出最“懂”科学家的仪器

科研仪器是个特殊行业,科学家不亲自做产品,是很难做好的。我曾经只想做个教授,不想做更复杂的技术转化工作。不过,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我就要一心一意做下去,争取做出些成绩,造出最“懂”科学家的仪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黄韶辉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黄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