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中国高端科学仪器90%靠进口,何时不被“卡脖子”?


  来源: 正解局 时间:2022-07-04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国产品牌在技术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仍然很大,并且短时期内难以赶超。


发达国家在高端仪器领域有几百年的技术积淀,社会对创新的激励机制也更加合理,这方面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


同其他技术领域一样,高端科研仪器不仅受制于制造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制于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生产、市场流通、应用、技术创新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用于分析物质结构和材料微结构的X射线衍射仪,应用广泛,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供应商主要有日本的Rigaku Corporation、荷兰的PANalytical B.V.和德国的Bruker等公司,仪器本身和附件的精密度和多功能性很高,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也不错。


相对来说,国产产品不仅在仪器本身的技术方面稍有落后,在软件和附件方面的差异尤其巨大。


某网友对国产X射线衍射仪的评论


其次,国产仪器的零部件不过关。


很多仪器在关键部件上采用进口零件,一些无关紧要的部件则用国产替代,但这两者的落差有点大。


曾经有网友就调侃过,他们单位买过的一台国产的凯氏定氮仪,一个按钮开关,一按下去就按不上来了,感觉开关配件就像是地摊市场上买的,质量非常不好,经常是用不了多久,隔三差五就出问题。


而国外进口的仪器,品牌声誉更好。


配件用的都是知名厂商的产品,虽然价格贵了不少,但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最主要是省去很多麻烦。


第三,国产仪器的配套和周边建设很不到位。


买科学仪器跟买手机一样,也需要重视产品的生态圈,这有点像是iPhone和Apple Store的关系。


国外的知名仪器厂家的产品,并非单一的存在,而是与有很多子公司生产配套的配件和耗材有关联。


这些都能保证科研工作能在一个标准框架下更加简便地进行。


经过很长时间的共生,国外品牌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很高,此时突然插进一个国产仪器,自然匹配度不高。


第四,科学研究的用户圈在国外,限制了国产仪器的普及。


不可否认,科学研究的重心仍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外的科研工作者使用的是国外的仪器。


当实验有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喜欢上网发布问题,寻求解答。


用国外仪器的话,大概率会有前人碰见过一样的问题,有些甚至能直接找到相关的期刊论文,直接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用国产仪器,同样的状况恐怕就只能去问厂家的技术支持了。


国外一篇关于核磁检测的论文,实验使用瓦里安和布鲁克品牌的仪器


第五,科学研究本身具有试错成本超高的特性。


有很多实验室,在做关键研究时,会要求使用进口仪器和进口试剂。


理由很简单,如果最好的仪器和试剂,实验都做不出来,说明是想法不对,那就直接不用继续尝试了。


反之,如果不用最好的仪器和试剂,那么当实验做不出来的时候,到底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想法不对吗?


恐怕就没人能说准了。


所以,与其花时间纠结后果,还不如一开始就从根本上用大家都认可的仪器设备来得省心。


有鉴于此,国内的科学家只要钱足够,大都更愿意掏钱买进口设备,留给国产科研仪器的预算很低,进一步减少了国产科研仪器的“出场”机会。


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关键词:高端科学仪器 卡脖子 国产科学仪器    浏览量:815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