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安徽蚌埠经开区:奏响“港产城”融合“交响乐” 千亿级中国传感谷“提档加速”
3、75、20、60%、100%、4.3……
这些数字看似毫无关联,却是解开一个区域2年跨越式发展的密码,它就是安徽省蚌埠经开区。
成为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5个,已竣工投产希磁科技产业园等20余个项目;组建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2022年和2023年获省“揭榜挂帅”立项数分别占蚌埠市的50%和60%;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00%;从2021年底到2022年底,区域规上工业产值一年翻了4.3倍。优质学校、居民改善型安居工程……蚌埠临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正酣。
改革没有蓝本,从0到1是最难的跨越。
托管变更以来,蚌埠经开区聚焦产业强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加速建设港产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密集擂响的发展鼓点,让这片产业热土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深耕自主可控“芯” 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岁末寒冬,中国传感谷展示中心。置身智能高科技时空,触摸未来,记者一行热血沸腾。
展示厅里,机器人全程跟随讲解。传感领域的高精尖产品,琳琅满目,有很多看不懂,甚至叫不出名,但并不妨碍大家充分享受科技创新的力量。
讲解员告诉我们,传感器“身量”不大,却是万物互联的关键。正是利用它采集数据,让人与物“对话”、物与物“互联”成为可能。
中国传感谷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2021年启动建设。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主可控!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采访期间,蚌埠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凯说,园区紧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抢抓国际国内产业链重构窗口机遇。目前,已形成拥有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聚集一批行业领军及重点企业,形成了覆盖研发、制造、封测、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芯动联科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3家企业获2023年省“揭榜挂帅”立项……传感谷内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正不断提升智能传感产业的“含金量”。
蚌埠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由2021年底的20亿元攀升至2022年底的86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线项目开工建设,加上已有的2条6英寸线生产线,蚌埠成为中国晶圆制造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芯动联科成功上市,希磁科技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蚌埠经开区投促局副局长王奎如数家珍。
两年太短,一切都在进展;两年虽短,足可看出端倪。
在抢占新赛道的征途中,蚌埠经开区以新模式、新平台推动产业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让企业“值得来、还想来、舍不得走”
希磁科技仅用4个月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规模化量产也为蚌埠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并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
“蚌埠现在集聚了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的企业、人才、资金等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希磁科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园区靠什么引来“金凤凰”?
蚌埠经开区负责同志笑着说:“优化营商环境,把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打造成为企业‘值得来、还想来、来了就舍不得走’的投资首选地。”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蚌埠经开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整合、划转等方式将内设机构精简整合为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