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车路云一体化:中国的下一个万亿级“高铁”计划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4-08-12 编辑:流川
分享到:



“先打造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的应用试点城市,再用30条智慧高速把这些重点大城市连接起来,中国智慧交通的1.0版本在2026年初步实现。”近日,蘑菇车联副总裁吕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7月初,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重庆、南京、苏州、成都、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等在列。


从今年1月17日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到上述试点城市的确认,中间耗时不到6个月,彰显出我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心和效率,也侧面反映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另外,今年7月下旬,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重点提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无疑,“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既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也是上述战略性产业的交叉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不管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市场热度的角度看,“车路云一体化”都迈入了产业规模化建设和应用的关键时期。


而从更长远的未来来看,中国540余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的公路都有望插上“智慧”的翅膀,再配合云控平台和通讯的基础支撑,为“聪明”的智能网络汽车提供服务。


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单从路端改造来看,‘车路云一体化’就需要把现在智能车上的硬件,在路上再装一次,这个改造成本目前来看为100万~200万元每公里,随着未来成本的不断下滑,假设每公里成本降至50万元,那么全国公路改造的成本也需要2.7万亿元,这样的基建投资规模堪比高铁。


自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以来,高铁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而车路云一体化是我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打造的“中国方案”,从试点1.0阶段开始,想象空间巨大,有望辐射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成为我国下一个万亿级的“高铁”计划。


智能汽车的“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智能汽车是汽车百年变革的下半场,而在业内普遍看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是这场变革的终局。但自动驾驶行业从2009年谷歌设立自动驾驶部门开始,至今已经15年,但全自动驾驶汽车仍无法落地,相关公司也无法实现稳定的盈利模式。


即使豪赌全自动驾驶(FSD)的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承认对FSD的进展过于乐观。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他谈到了困扰特斯拉FSD系统的重大难题,即FSD开发存在“跷跷板问题”,即改进一个模型可能解决一个问题,但同时可能引入新问题。


吕斌表示,过去行业做得更多的是单车智能,但这存在发展瓶颈,解决不了很多的长尾问题。单车智能解决的是一辆车的自动驾驶能力问题,这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但当自动驾驶汽车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汽车品牌之间的智能车和智能车,以及智能车和非智能车混行的问题,就必须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方法就是“车路云一体化”。


此前,美国也曾想打造类似“车路云一体化”的方案,但后来因为相关技术不成熟、以及基础建设在欧美国家推进的难度大等问题,方案被搁置了,但这样的问题放在中国反而具备某些优势,吕斌补充道。


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选择。《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白皮书》指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通信网络以及安全体系等相关支撑平台主体。以统一的架构和标准体系为支撑,将车路云各个组成部分以安全、高效和可靠的方式有机联系在一起,支持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功能的实现。


通俗来说,“车路云一体化”需要将智能车上搭载的感知单元(传感器)、计算单元(芯片等)、通讯单元在路上也装一遍,这一整套的硬件方案可以被称作数字道路基站,通过密集地铺设数字道路基站,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形成一条1:1数字孪生的虚拟道路。


关键词:车路云一体化 智能网联    浏览量:142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