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一飞冲天!我民企已掌握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核心技术

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入轨


  来源: 综合自《科技日报》、《中国证券报》、搜狐等 时间:2019-07-26 编辑:伊敏
分享到:



25日13时整,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下称“SQX-1 Y1”)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2颗卫星、3个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的300公里高度圆轨道。这标志着该民营公司全面掌握了运载火箭总体及系统集成、固体及姿轨控动力、电气综合、导航制导与控制测试发射、总装总测及核心单机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具备了运载火箭系统工程全流程、全要素的研发与发射服务能力,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基本闭环。



据星际荣耀公司介绍,本次发射携带了两颗卫星,分别是来自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的气球卫星和北京理工大学的BP-1B卫星。此外还搭载了西瓜创客载荷、星时代-6载荷、某实验验证载荷三个末子级载荷,外加两个商业配重。

SQX-1 Y1运载火箭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是目前我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这是继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后,国内第3家民营企业尝试发射运载火箭。其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技术尚存差距

星际荣耀此次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民营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天圆盛和资本董事长、航天领域资深专家眭珺钦指出,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星际荣耀此次火箭的运载能力不到300公斤(260公斤),还不足以发射一颗1吨起重的主力卫星。而SpaceX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已经超过60吨,且成功发射了三次,技术相当成熟。

据统计,2018年,中国进行了39次航天发射任务,超过美国排在世界第一。不过,眭珺钦介绍,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和重量不及美国。

伊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代表目前世界上最强运载火箭水平。其“重型猎鹰”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2002年成立时,SpaceX的估值仅6100万美元。据媒体报道,2019年以来,其估值已经高达333亿美元。

尽管星际荣耀等公司被寄予“中国版SpaceX”的厚望,但不少技术差距仍需要追赶。



计划双曲线二号2021年首飞 未来将进行大规模商业发射

星际荣耀预计,至2020年末将完成双曲线一号遥二至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形成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规模发射,并开启大规模商业发射征程。除了固体运载火箭,星际荣耀还在瞄准可重复使用的液体运载火箭发展方向。其15吨级液氧/甲烷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焦点一号已经完成整机200秒长程试车;基于焦点一号构建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预计将于2021年首飞;基于100吨级液氧/甲烷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焦点二号构建的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预计将于2023年首飞。由此,星际荣耀将构建由固到液、由小到大的运载火箭型谱。

需求广阔 火箭领域将成争夺对象

眭珺钦认为,除了技术实力,资本投入相比海外企业也有差距。

一位考察完商业航天投资机会后得出“暂缓投资”结论的投资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商业航天产业不是没有需求,商业卫星对低成本高可靠的发射需求其实很大,反而是供给能力跟不上,日益增长的运载发射需求和发射供给之间不匹配。“火箭企业最早于2022年才能逐步形成有效运载能力,火箭发射资源会成为争夺对象。”

近年来,顺为、鼎晖等知名投资机构开始对商业航天表现出浓厚兴趣。据今年5月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2018年商业航天领域获得了更多资本关注,至少70余家机构对30多个企业进行了不同轮次的投资,包括顺为资本、经纬中国、IDG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

两会期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出推动商业航天立法的提案,指出这是高科技制高点,中国是航天大国,需要加速商业航天立法。同时,需要利用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工作。


关键词:测试 导航 仪器 火箭    浏览量:397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