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观点:掣肘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五大问题


  来源: 传感器专家网 时间:2021-05-06 编辑:清风
分享到:



目前,我国的汽车传感器产业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国汽车传感器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国产传感器现在还是靠模仿国外产品,而且企业规模小,产品更是进入不了主流市场”等。


上面这些还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实际上,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在发展中拥有诸多掣肘。



市场被外资占领


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然而,因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多种传感器尤其是高水平汽车传感器仍旧依赖进口。传感器市场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大半江山,而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则依附于汽车仪器、仪表行业缓慢发展。


比如国内企业多数只能做一些水温和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而针对国五、国六排放阶段在尾气处理上必须要用到的氮氧化物传感器等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国内目前还是完全依赖进口。



起步晚技术水平低


国内汽车传感器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直到如今,系列化、配套化的产业体系还很不完善,汽车传感器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水平相差10多年。此外,汽车传感器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采用新工艺和开发新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这些方面,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研发投入资金不足


汽车传感器的研发投入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民营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有限,并且融资渠道也同样缺乏。汽车传感器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在不断加大投资之后,往往会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汽车传感器产业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因素,使常规的市场渠道难以支撑行业的持续巨额资金投入。


以传感器芯片为例,新产品一般要过2至4年才可以进入市场,5至6年开始实现销售,8至9年才可能达到收支平衡,10年才可能达到盈利,期间每年又需投入数亿美元,一般的投资很难连续支撑。由于短期内难以获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该行业缺乏足够的投资兴趣,导致汽车传感器产业的投融资渠道更加不顺畅。



价格优势不明显


传统的以低价取胜的观念,在汽车传感器行业早已行不通。国外企业对提高性价比的重视,使得同类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小。相比之下,主机厂自然更愿选择可靠性强、技术水平高的“进口货”。而国内企业已然不能根据成本来制定价格,而是以市场价来定成本,致使利润微薄,因此一些国内传感器生产商发展愈发艰难。


缺乏配套试验和应用环境


汽车是由多达几千个电子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电子部分、多媒体电子部分、导航及车载通信等等越来越多,使车辆复杂程度不断加大。而这些电子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特别是严苛的环境(运输过程、存放、工作中、气候等因素),都在考验着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产品中最典型代表在应用时要和发动机以及整个调校系统进行匹配试验,但国内在这个环节上的配套环境不成熟,现有的系统和设备严重落后。这就导致企业无法真正了解产品后续的匹配性和可靠性以及所需的改进方案,又直接影响了下游企业对使用国产传感器的信心。


结语:


面对如此现状,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若想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必须要加强汽车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这样方可有所作为。


关键词: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 汽车仪器    浏览量:387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