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面对重重技术壁垒,国产传感器如何逆袭突破“卡脖子”?


  来源: 汉威科技集团 时间:2022-01-18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它无处不在。尽管传感器如此重要,却也无人重视。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不被人重视,被卡脖子也无人知晓。美国公布的影响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有6项与传感器技术直接相关。



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然而,我国本土传感器发展却令人担忧。



全世界生产的超过2万种传感器产品中,我国仅占其中的约1/3,整体技术含量也较低。同时,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量上千万亿,每年进口额都不低于1700亿人民币,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却绝大部分被欧美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包括汽车或科学仪器等传感器95%以上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成为当前制约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最大“卡脖子”技术瓶颈之一。


由于我国传感器行业起步较晚,在关键技术、高附加值应用上,一直以来受制于国际品牌的垄断。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传感器门类众多,技术门槛不一,我国在常规的传感器方面有所布局,但高精度的传感器是短板。



然而这种现状并不会长久,我国传感器企业已经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摸爬滚打,顶着前后被挤压的困难,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打破一项又一项国际垄断。


以气体传感器为核心的汉威科技集团,自成立以来,就将发展方向聚焦在传感器领域,在国外厂商技术垄断的情况下,沿着传感器产业链走上了一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和研发生产的道路。从核心的敏感材料做起,由早期的单一传感产品拓展到催化燃烧、平面式半导体、电化学、红外、激光、MEMS气体、压力、流量、湿度、热释电、称重、振动等多门类敏感元件、智能传感器及传感器行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多点开花,多项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全方位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开启,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正在成为无处不在的神经元,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正在爆发式增长。在我国传感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传感器“卡脖子”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传感器 国产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浏览量:211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