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量产,产研融合打破更多“科研孤岛”


  来源: 北京日报 时间:2023-07-26 编辑:清风
分享到: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这一突破性创新将造福大量患者。



利用人体组织中某种原子核在磁场下的共振现象,隔着皮肤对病灶进行“摄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但长期以来,这项技术设备掌握于几家国际大公司手中,采购成本极高,间接加重了患者负担,打破垄断势在必行。然而,核磁共振设备涉及磁体、谱仪、梯度线圈、射频放大器等大量高精尖核心部件,只靠一家企业的研发资源力有不逮。着眼于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利用自身雄厚的研发实力协同攻关,很快形成了100多个发明专利,助推国产核磁共振仪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打开了市场。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后来居上”,对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乃至整个科技行业创新,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今天的高端医疗器械,是一个融合了化工材料、计算机、电子芯片和精密制造等数十个学科的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进入工业化更早,整体产业链能力更强,在产品技术研发和企业发展维度等方面都占据了先机。因此几乎是从行业诞生之初,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就和“自主创新”这个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破解头部企业高技术壁垒的唯一手段,就是通过潜心研发实现强大的产品力。对此,国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出台了研发、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国货”,帮助国产医械“牵手”实验室、医院等第一线使用场景,快速获得反馈并不断迭代,成功在内镜,高端放射设备等细分赛道上打破垄断、远销海外,培育出了一批国产龙头公司。


实践证明,企业家与科学家同频共振,“学院派”与“实践派”高效合作,不论对行业发展还是产业革新都是一种双赢。但长期以来,企业认为科研院所不了解市场需求,科研院所不信任企业所做的科研创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导致不少先进技术只能躺在论文里,产生了科研上的“孤岛现象”。连岛成线、聚线成片,尤须加快破除产研全链条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从鼓励民营企业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到各大高校人才评价破除“唯论文”数量倾向;从召开“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对接大会,到一些地方用市场化投资“滴灌”专精特新企业……事实说明,打通产学研壁垒,盘活人才队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论文—产品”的顺畅转化就有了更多推动力。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都快被我国摘秃了”,这条网络段子,表达出网友对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一日千里的赞许。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许多与世界先进存在差距的创新领域。加速完善产学研配套政策,深入挖掘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创新潜力,建设创新强国也就有了坚实依托。


(原标题:产研融合打破更多“科研孤岛”)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员 鲍南

关键词:国产 核磁共振仪器研 产研融合    浏览量:39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