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活动资讯 » 正文

2016年工业机器人的博弈之路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6-03-03 作者: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
分享到:




 仪器仪表商情网报道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了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用工短缺和制造成本提升等各方面的问题。由于工业机器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人工劳作并且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因此工业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作业成为了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众所周知,机器人不是简单代替人工劳动,而是一种能够结合人的优势(分析判断、快速响应变化等能力)和机器优势(高精度、高稳定性、长时间运行和环境耐受能力强等)的自动化设备。同时,伴随着技术进步,机器人应用也从使其重复简单的劳动逐渐过渡到人机搭配,人机协调生产等。工业机器人在许多生产领域的使用实践证明,它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有着令世人瞩目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社会各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新的世纪,机器人工业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中国将如何参与到这一发展潮流中?让我们进行一一分析。

中国市场蛋糕诱人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约27%,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率达到54%,数量为5.6万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稳定的增长,2015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11275台,销量同比增长76.8%。按可比口径销量增长27%,是去年全年销售量的66.5%。预计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22000台,同比增长30%左右。

究其原因:劳动力价格上涨,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机器换人”;政府扶持机器人产业,持续出台政策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伴随着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国产机器人成本有望大幅下降等因素都驱动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据预测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将达到10万台。

应用领域日渐广泛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下游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汽车、电子电气、塑料橡胶和金属制品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有效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目前,世界工业界装机最多的工业机器人是SCARA型四轴机器人。第二位的是串联关节型垂直6轴机器人。而那智不二越(上海)贸易有限公司NACHI(2016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展位号:W2.2100)作为工业用多轴机器人的先驱,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其产品适用于各种行业如,汽车白车身焊接、各种工件搬运、超大型重物搬运、涂胶、零件组装、去毛刺等多种用途的机器人。

NACHI新开发的MZ04机器人,拥有世界最快的动作速度并备有丰富的选购件,除了对应一般搬运用途的标准仕样外,通过追加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追加轴等选配件,可对应分拣、搬运、去毛刺、打磨、组装、涂胶等各类用途。

关键词:仪器仪表 机器人 传感器    浏览量:39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