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高端科学仪器为何难见中国制造?科技创新链源头不能受制于人


  来源: 上观新闻 时间:2021-02-2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走进国内实验室看看,高端科学仪器有多少是进口的?比例非常高。”近日举行的一个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昕欣指出了我国这块科技短板。科学仪器是科研人员的重要工具,位于科技创新链的源头。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这个领域不能受制于人。



近年来,美国《化学与工程》杂志发布的全球科学仪器公司年度20强榜单上,没有一家中国企业。高端科学仪器为何难见“中国制造”?“十四五”时期,上海可否加快发展仪器产业?记者采访了三位科技专家。


仪器创新需要科研方法创新


科学仪器可分为分析仪器、光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等多个类别,这几类仪器的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美国、欧洲、日本企业占领。“科学仪器做得好的国家,才称得上是科技强国,”李昕欣说,因为仪器是科研工具,也是科研方法创新的产物。比如让三位欧美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冷冻电镜,就是一种成像方法创新的重要成果。“在科研方法上善于创新,并把它们转化为科学仪器,这是在科技创新链源头的策源能力。我国如果没有科学仪器创新,在很多前沿科技领域就无法处于‘领跑’地位。”


上海华之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陈建钢的观点,与李昕欣不谋而合。这位在分析仪器行业工作40多年的“老兵”,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支持下,和同行合作研制出了我国首台“高性能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在他看来,国内仪器企业和欧美企业的一大差距,体现在对上位机的认识上。上位机是向仪器其他模块发出操控指令的计算机,其软件系统能固化科学家探索出的科研方法,成为仪器功能实现的主体。国内很多企业不够重视上位机开发,使仪器软件的功能局限于显示和记录。而欧美企业为了占据中国市场,积极与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甚至免费将仪器提供给实验室使用。科学仪器的上位机采集到实验大数据后,欧美企业将数据背后的科研方法提炼出来,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让产品拥有了用户黏性。


国产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问世。资料照片


由此可见,科学家与仪器企业的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要鼓励科学家在科研方法上勇于创新,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仪器原型,而不能只满足于发表论文;另一方面,要推动仪器企业与科学家合作,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大数据开发上位机软件,实现仪器的功能创新。“上海要培育科学仪器的创新策源能力,”李昕欣说,“仪器能用于各行各业,所以这种策源能力可以增强我国的科技综合实力。”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追赶外企


技术和工艺上被拉开差距,也是高端科学仪器难见“中国制造”的原因之一。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滕华强和陈建钢都表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工业布局,逐步建立了门类较齐全的仪器仪表工业体系,在科学仪器领域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市场经济兴起后,原有体系被打碎了,新体系又尚未建成,民营企业无法在高投入、高风险的科学仪器领域与外资企业竞争,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拉大了。


“上世纪80年代,是上海分析仪器行业的鼎盛时期,那时我在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工作。”陈建钢回忆道,“我们厂研制的分析仪器在北京展会上亮相后,销售进口产品的香港代理商说,内地企业这么发展下去,他们就要失业了。”可惜的是,上海仪器仪表工业体系在市场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没有发展壮大,一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人才队伍打散流失。


滕华强分析说,仪器仪表是一个多领域技术融合的行业,技术门槛高、投资风险大,很难用短期经济效益驱动,所以需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近年来,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上海市科委也立项支持仪器研发。“十四五”时期,上海可发挥市仪器仪表学会等社团和科研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调研选出若干需要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支持产学研合作研发;同时,可参照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仪器企业给予财税、人才、市场应用等方面扶持。


承担过财政科技项目的陈建钢认为,仪器研发项目的布局应重视传感器、检测器等仪器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不能只支持整机开发。研发项目的验收应重视生产工艺成果,不能只看图纸和样机。“在仪器产品开发过程中,研究阶段估计只占30%左右,工艺试验阶段占到70%左右。要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进入市场,必须加强工艺技术开发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在市场应用方面,他建议政府关注行业壁垒问题,推动食品、医疗等行业的仪器国产化替代进程。


关键词:高端科学仪器 中国制造 分析仪器    浏览量:773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