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汇川技术:以数字技术推动能源管理可持续落地


  来源: 汇川技术 时间:2022-09-29 编辑:仪器仪表WXF
分享到:



“双碳”时代,能源生产、能源消费模式迎来颠覆式改变,而数字经济发展正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能源”与“数字”的加速融合,不仅推动能源行业上下游链条走向全面改造,更为各行各业全面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机遇。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川技术”)作为中国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密切关注能源行业的变化,将聚焦工业与新能源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努力走出一条智能化和绿色能源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近日,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就如何在“双碳”大背景下进行能源战略调整、助力企业精益管理以及如何建设能源数字生态等话题接受了环球网能源频道的采访。


走智能化和绿色能源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2016年,朱兴明为公司确定了要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智能制造之王”的战略目标,提出公司未来要打一场“双王之战”。


2021年,汇川技术正式提出,顺应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大趋势,重点聚焦数字能源管理战略。


朱兴明看来,从“双王”到“双碳”,不是战略转变,而是数字能源管理的战略归一,是进行数字化升级、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将“双王”作为荷侧数字能源管理的基础,汇川重新开辟出“源侧到网侧到储能侧到荷侧”这一条数字能源新的业务体系,进而构建了汇川数字能源管理战略归一的逻辑。


汇川技术数字化零碳工厂架构图


那么,数字化技术如何在能源系统中应用?朱兴明介绍,一方面,汇川技术基于多年来在电力电子领域以及自动化领域的积累,深入布局“源、网、荷、储、机”五位一体;另一方面,汇川技术每年驱动产品累计发货超过180GW,对设备的用电管理有着深入的洞察。围绕设备物联、设备节能、管理节能、能效分析、绿电构建,汇川技术着力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能源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落地,将智能化和绿色能源深度融合。


目前,市面上从事能源数字化管理的企业有很多,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老牌能源企业。朱兴明介绍,和其他数字能源的企业相比,汇川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优势首先体现在荷侧。


“我们同传统的数字能源管理的公司不同,汇川已经在工业园侧、工厂侧积累了上万家自动化方面的客户。‘双碳’目标提出后,这些客户最大的疑惑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将企业生产实践与国家的‘双碳’目标相结合。针对他们的疑惑,汇川技术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和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赋能,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去落地‘双碳’目标,这是汇川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长期的业务合作中,我们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互信。”


他补充介绍,不同于传统做源侧能源解决方案的公司,汇川技术对工业场景里的负载、产线以及产线之间的连接都非常熟悉,可以把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装备与源侧的低碳解决方案组合到一起做,这是汇川技术的优势。


汇川技术的第二个优势,是近年来将解决方案的交付做成真正的客户自定义,即客户DIY。“基于汇川的数字化平台,同时在我们的辅导下,客户可以DIY自己的‘双碳’解决方案。很多做荷侧能源管理的企业,给工业园或企业客户提供数字能源管理方案时,都是把交付项目当成研发项目做,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成本太高。而且当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要升级迭代,客户还需要二次投入。有些二次投入甚至需要把前面的都推翻,重新做一遍。而汇川推出的Inocube数字能源管理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组合,客户可以用搭积木的方式去自主构建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数字能源发展模式。”朱兴明表示。


走好负荷侧“最后一公里”实现电能高效利用


“双碳”对能源结构调整提出迫切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提升,电力将成为能源供给的主体,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将保持持续增长。


“我们一般讲数字能源都会谈能源的源侧、网侧,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但电发出来、传输出去最终是要用的。如何高效利用电能、走好‘最后一公里’是数字能源管理的核心。”在朱兴明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解决高效利用电能的问题。而解决如何少用电和如何高效用电的问题,是汇川技术的传统业务,也是多年积累起来的强项。


负荷侧走好“最后一公里”,实现电能高效利用,汇川技术在港口岸电领域已经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汇川技术为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提供船舶岸基变频电源系统


关键词:    浏览量:970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厂商在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