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 河北省政府网站 时间:2024-05-06 编辑:流川
分享到:



(四)推进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升级行动,抓好石家庄、唐山、保定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废钢铁、废铜铝、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推动企业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鼓励回收企业以连锁经营、协议合作等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一)发展优势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医疗器械、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领跑者”“小巨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工业、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设备和家用电器为重点,发布优质企业和产品目录,组织开展设备产品产需对接活动。到2027年,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000家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培育优质品牌。强化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家用电器领域品牌培育。开展河北品牌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以及展览展示活动,提升品牌竞争力。开展“中国品牌日”河北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等,在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宣传推广河北品牌。(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广播电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技术创新。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揭榜挂帅”,每年推出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动企业首试首用。支持企业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在精细拆解、复合材料高效解离、有价金属清洁提取、再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装备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一)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以新国标的技术指标为引领,围绕节能降碳、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等领域,制修订地方标准。加快原材料、工艺、检验检测等标准研制。聚焦钢铁、新能源、医药、建材、汽车等重点产业,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标准实施应用。组织宣传重大关键性技术标准。争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以先进标准引领企业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生态环境、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领域标准应用。(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财税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用好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统筹中央财政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统筹利用中央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用好中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严格执行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提升政策试点。全面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以及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税收优惠政策。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金融支持。用足用好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用好省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利用绿色信贷加快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绿色低碳改造。落实好汽车贷款调整有关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企业、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河北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关键词:设备更新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浏览量:5273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