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出台 加快食品检验检测装备产业化发展


日前,科技部印发《“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中指出,我国在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与物流的过程管控、市场监控、质量安全检测与品质识别鉴伪以及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以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监控与溯源等工作刚刚起步,进一步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全产业链综合监控能力迫切需要新技术保障。

食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食品装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了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在食品安全监测检测、风险评估、追溯预警、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全面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了6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涵盖1.2万余项指标,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智能互联机械装备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智能控制、自动检测、传感器与机器人及智能互联等新技术大幅度提高食品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快速精确和标准化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高通量精准鉴别与监控,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等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目标方面,到2020年,我国食品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食品生物工程、食品绿色制造、食品安全保障等领域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科技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

在推进食品产业科技发展方面,围绕食品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新需求,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重点在食品加工制造、机械装备、质量安全、冷链物流、营养健康等主要领域,凝练具体项目和任务,一体化组织实施。

围绕食品制造关键装备集成创新、食品工业化专用装备创新开发等产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开展食品装备的机械材料特性与安全性等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和新材料等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的核心装备;系统开展新型杀菌、节能干燥和高速包装等核心装备创制。力争到2020年全面提升我国现代食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能力,显著提高我国食品装备自给率、自动化率、工程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撑我国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其一是食品装备优化设计。开展食品装备关键材料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食品加工机械特性等基础性研究;

其二是食品制造重大装备研究。开发食品生产网络化自动管理系统,无损检测分选、无菌高速灌装及中央厨房等系列核心设备;

其三是食品加工制造成套装备研发。开展高效处理、品质检测、在线监控、远程诊断和网络管理等装备制造研究,开发智能绿色食品制造系统设备、智能化包装机械。

在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突出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危害物形成机制、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暴露的基础研究,强化监测检测、风险评估、追溯预警、过程控制、流通储运、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引领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针对食品污染、食品掺假、非法添加、监管以及国际贸易食品安全防范的迫切需求,定向检测技术和非定向筛查技术研发并重,创新抗体制备、生物传感的技术,重点开发快速检测试剂与装备;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国家追溯预警和智慧监管体系。

在各项体系的不断建设,标准不断完善,政策无限利好下,尽管我国现在在食品检验装备及检测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食品专项规划的》的具体实施,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相信我国的食品检验必将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统筹推进中国食品产业科技走出去,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体系,抢占若干领域制高点。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