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 前沿科技 » 正文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在纳米碰撞电化学传感研究中获进展


  来源: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4-01-03 编辑:清风
分享到:



纳米电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测量界面的微观化,进而探索和调控纳米尺度下电荷传输和物质传递过程;而微观化引起的电化学限域和界面尺度效应将随之显现。纳米碰撞电化学是利用纳米材料和电极表界面的碰撞信号对纳米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的一种均相电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在纳米限域尺度内考察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质及构效关系,还可以服务于基于单颗粒电分析的生物传感应用。与宏观电化学方法相比,纳米碰撞电化学可以提供单颗粒水平的动态电化学信息,颗粒传质效率的提升可避免传质受限对动力学信息准确提取的影响,因此,纳米碰撞电化学可作为准确分析特定生物分子的有力工具。近年来,纳米碰撞电化学在分析多种生物待测物方面得到了诸多应用,包括核酸、蛋白、脂质体、细胞、细菌、病毒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缪鹏团队发展了银纳米颗粒/DNA水凝胶组装体系,基于银纳米颗粒在多硫化物层的电化学氧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碰撞电化学传感策略:通过CRISPR/Cas响应的DNA水凝胶和级联DNA链置换信号放大,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实现了目标核酸的无标记电化学检测。当目标序列存在时,通过链置换和催化发卡组装可以获得包含原间隔相邻基序的双链DNA,研究人员激活CRISPR/Cas12,进而反式切割DNA水凝胶中的连接单链。通过凝胶到流体的相变,该研究实现银纳米颗粒的释放。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修饰的金层和多硫化物层能够显著增强银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从而提高有效碰撞频率。该方法通过采集碰撞频率信息进行目标核酸的量化,克服了电流波动和纳米颗粒异质性的干扰,并在生物样本测试中表现出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对miR-141的检测限低至4.21aM。该工作中发展的纳米碰撞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灵敏度,能够为核酸分析及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工具。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


基于纳米碰撞电化学策略的高灵敏核酸检测示意图


丝网印刷电极的修饰和银纳米颗粒的电化学碰撞


用于目标miRNA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及生物样本分析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苏州医工所 纳米碰撞电化学传感    浏览量:1157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技术方案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