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o 热点话题:建筑外墙的检测
楼房外墙问题频频,引发市民物损人伤忧心。台风季后,德图受邀某小区物业,提供外墙检测演示服务,一一解答建筑诊断及预防性维护等问题。
德图专家杨帅(以下简称杨工)就物业经理所述,总结了他关心的四个诉求:
1、如何在外墙还未有表征时,提前发现问题?
2、发现问题后,如何评估问题墙面范围与受损程度?
3、整修后,如何判断维修措施是否到位?
4、是否可能一次性彻底解决?
选对工具用对方法
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JGJ/T 277-2012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为外墙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选对工具,用对方法。”杨工举了举手中的热像仪,微笑着说。
测量原理
“阳光的热辐射传递到外墙使其温度发生变化。当外墙施工/材料存在缺陷或各层相互粘结不牢时,空气和水汽(尤其在暴雨大风天气下)便侵入到缺陷处,经过阳光的照射,不同湿度的墙面对热辐射的吸收会不同,因此缺陷处的温度和墙体材料本身温度会存在温差。热像仪可以将物体表面的温度以不同颜色可视化呈现,运用在外墙检测时,外墙表面的温差便暗示了潜在缺陷的部位。“
接下来,由物业经理引领下,杨工等德图工程师开始了对外墙的检测,并发现了如下几类问题。
外墙热成像检测分析
外墙外侧空鼓
他们走到一栋墙体已显剥落的大楼前。用热像仪探测了大楼外立面。
杨工指着热像图中的圈出的三个区域,对物业说道:“这深色区表明墙砖已脱落,而其周围的浅色区表示墙砖空鼓即将脱落。” 据此,我们可以了解真正的维修范围,不止是已脱落区,而其周围空鼓区域需一并铲除整修。
外墙内侧潜在隐患
接下来他们又在一面看似完好的大楼前停下脚步,热像图里,楼牌上方墙面有一块极其明显的深色区域。
“这面外墙看似完好无损,实际内侧存在结构薄弱或管道漏水,具体情况需入室核查。”杨工解释道。
冷桥
他指着另一面看似完好的墙面,说:“整面墙体只有如图所示区域出现温差,可以确定该楼板层有冷桥问题。”只见他所指之处正是两个楼层之间的楼板区域。
屋顶渗水
热像仪照向楼顶,便看见外墙外侧顶层与整面墙体存在明显温差,这说明楼顶防水效果变差,顶层墙体有渗水。
经过一番演示,物业经理频频点头,赞叹道:"啊呀,太好了!有了这台热像仪,一切病灶真是一目了然啊!我明白了,等整修过后,再用它照一照,看看颜色是不是均匀了,就知道维修是不是到位了。看来这次可以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了!"
没想到杨工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是也不是。虽然通过热像仪可精准了解病灶,帮助彻底修复,但是建筑的维护却是一项长期工作。建筑暴露在大自然中,就像一个人一样,此时的健康,不代表不会生病。我们还是需要定期体检,防微杜渐。"
外墙问题的背后并不简单
欲了解定期维护的适合时间点,首先需要理解外墙问题的成因。
外墙问题的成因
我们发现业主的诉求往往发生在5-9月高温暴雨台风之际。可以说,外墙问题的成因绝非偶然,后果可大可小。
施工时操作不严谨或材料不达标都会埋下隐患。而楼房经历了长时间的暴晒、暴雨、暴风等恶劣气候。这将导致外墙各层相互粘结不牢,从而表现为空鼓、开裂、渗水、脱落。
后果
外墙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因此,鉴于外墙的功能性,外墙问题显现的后果往往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严重,包括但不限于:
1、饰面层脱落,变得不美观。
2、建筑物保温隔热效果下降,造成更多的能耗。
3、墙体防水防火防噪音的效果变差,影响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
4、建筑材料砸落,产生车损物损和砸伤路人的风险。
5、除了外墙脱落,还可能存在结构缺陷。
定期维护建议
1、每年在梅雨季到来之前,应提前做好预防性维护,查漏补缺,减少大楼内外墙面霉变风险。
2、在强台风、暴雨、极热、冰冻等极端天气过后,也需及时检查,对灾后损坏及时修复,避免更大程度的损失。
3、许多老小区还停留在业主不报修,物业不维护的状态,或者只是靠目测与经验检查隐患,建议使用热像仪提高服务水平,减少屡修屡坏的低效工作。
热像仪在建筑领域的优势
✔ 为业主、物业、开发商提供有效依据;
✔ 无需攀爬外墙,扫描式测量,提高检测效率;
✔ 非接触式测量,无需开凿建筑物,节省成本;
✔ 使用专业软件制作评估报告,更具说服力。
除了建筑外墙检测,进行专业的建筑热成像检测时,分为室外和室内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热工缺陷检测、气密性检测、霉变风险检测、能耗评估、采暖管道泄漏检测、电气设备隐患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