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二)展望: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


 仪器仪表商情网通过对《(一)总结: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分析,下文是针对201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总结,行业人士所提出的几点展望。
       产业展望: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仍加速增长。预估2016年大陆地区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9.5万台。研究列举的2016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趋势包括:
       第一,大国政策主导,促使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

       工业大国提出机器人产业政策,如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大陆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政策,皆纳入机器人产业发展为重要内涵,不仅将促使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也带动专业型与个人/家庭型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
       第二,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
      现阶段汽车工业制造厂商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用户,以2014年汽车工业使用机器人密度来看,日、德、美、韩每万名人员中皆使用超过一千台以上的工业机器人,而大陆则为305台。由于日本、德国、美国与韩国均是汽车工业大国,未来工业机器人主要需求仍在于汽车工业。
       第三,双臂协力型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亮点。
       随着人事成本持续增长,包括组装代工大厂与中小企业等的人事成本负担相对沉重,加上人口老化严重国家劳动人力短缺,使得双臂协力型机器人成为其降低人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补足劳力缺口等的解决方案。2015年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中,全球机器人大厂便大力推广其协力型机器人产品。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细化了具体战略目标:“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产业规划,机器人产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发展目标和路径清晰,发展前景广阔。受益于国内机器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不断利好的政策的刺激,资本市场工业机器人板块挂牌、上市、并购潮流涌动,资本、技术和市场加速整合。上述整合呈现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吸收国外优质核心技术,加速布局核心零部件及高端机器人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纯机器人企业PE水平长期保持在40-50倍,高于国外20-30倍行业平均水平,为收购方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金优势加速布局,展开对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机器人市场的争夺。
       二是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发展机遇,挂牌融资,在部分细分行业市场加速布局,差异化发展。我国有数百家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公司,这些机器人公司通常为依赖在某一细分行业的项目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商,这些公司受制于成本、定价等方面的劣势,往往面对缺乏资金、产能不足的情形,而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新三板市场为此类企业提供了一条适合的融资及迅速发展的路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逐步涌现各细分行业优质中小型工业机器人企业。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