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联发科完成手机芯片内置AI运算单元设计 明年将跨入智能终端AI市场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联发科已完成了手机芯片内置AI(人工智能)运算单元的设计,预计明年上市的新一代Helio P70手机芯片,将内建神经网络及视觉运算单元(Neural and Visual Processing Unit,NVPU),预期将采用台积电12nm制程投片。 苹果日前宣布推出的新款iPhone中搭载的A11 Bionic应用处理器,也加入了神经网络处理引擎(Neur

城市交通大脑运行 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黑科技

【仪商讯】9月5日,深圳交警在华为公司“HUAWEI CONNECT 2017”大会上宣布:深圳交警与华为公司联合打造的城市交通大脑工程正式启动。HUAWEI CONNECT作为华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全球旗舰大会,旨在为产业搭建开放、合作的全球共享平台,促进整个产业进步。“HUAWEI CONNECT 2017”于9月5日-7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云

“慧眼机器人”亮相 航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仪商讯】在上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慧眼机器人”——DaoEyes系列产品首次亮相,展示了我国航天优势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体现了人工智能助推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 所谓“慧眼”,是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现场代替人工进行一系列产品检测工作。

人工智能、石墨烯对常识、常用品大喊:“反转”

杭州无人超市的无人支付技术,是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再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以降低误判率。这套无人支付技术,用了多维度交叉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这种识别不会打扰到用户,不需要用户做出配合识别的动作,比如站直,正脸面对摄像头等。这些都不用,用户体验更好。即使戴着帽子或墨镜,换掉整套衣服和发型等情况下均能被识别。

深度剖析:关于家庭移动机器人避障常用传感器及相关技术

【导读】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重要研究领域,人们很早就开始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机器人是斯坦福研究院(SRI)的人工智能中心于1966年到1972年研制的,名叫Shakey,它装备了电视摄像机、三角测距仪、碰撞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编码器,并通过无线通讯系统由二台计算机控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主导

ARM核心板在交通信号机中的应用

交叉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远比想象的复杂,早期交通信号控制机仅能实现被动的、固定的信号周期控制,而随着新技术、新方案的应用,红绿灯控制已逐步“人工智能”化。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时间知觉”, 指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最直接的例子:急于等待某个结果的时候,总感觉时间过的慢。

“新紧箍”实现人机共融

这与声波的原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声波借助于扬声器向外传播后,人们可以通过耳朵接收,“翻译”成语言解读出来。而如今,如何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传感器,对大脑所发射出的脑电波进行接收、翻译、解读,已经成为人类对大脑开发过程的主要研发方向,这也将是人类更好地研究和对接人工智能的入口通道。

人工智能深基因组学技术打造基因突变领域的谷歌搜索

弗雷将深基因组学技术比喻成基因突变领域的谷歌搜索:研究人员可对一个DNA序列进行查询,系统将鉴别出突变,并告知这些突变将会导致什么疾病及致病原因。该系统采用的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分支——深度学习技术。

万用表行业前瞻:智能化引领,多领域拓展

在仪器仪表行业中,万用表作为常用的基础测试工具,正站在新的发展风口,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智能化无疑是万用表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万用表将具备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测试测量市场如何破局?深度市场分析来了

在科技快速迭代的当下,测试测量市场既充满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那么,测试测量市场该如何破局,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 5G 通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测试测量市场的

仪器仪表行业前瞻:未来已来,机遇何在?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仪器仪表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阶段。未来已来,仪器仪表行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呢?首先,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机遇。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仪器仪表的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智能仪器仪

DeepSeek对2025年仪器仪表行业的分析与预测

最近,DeepSeek成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谈论的热门话题。这个“人工智能”有多聪明?你用过了没?DeepSeek,是如何看待今年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情况的?让我们看看DeepSeek对2025年仪器仪表行业的分析及预测。您觉得它预测

智能化浪潮下电子测量仪器的创新突破

在工业4.0与物联网(IoT)的驱动下,电子测量仪器行业正经历从“单一功能设备”向“智能测试生态”的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测试效率,更催生了远程协作、预测性维护等新模式。本文解析电子

霍尼韦尔调研发现: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

霍尼韦尔近日发布了《工业AI洞察》全球调研结果,披露了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现状。调研显示,尽管全球只有17%的决策者完全实施了其最初的AI计划,但超过90%的受访者仍表示,他们正在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新运用场

巩固智能网联汽车领先优势

作者:时 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智能网联汽车正

MLCC 行业复苏持续,国内外大厂业绩明显提升

2024年过大半,MLCC 行业复苏继续延续,从村田、三星电机、风华高科、三环集团近期发布的业绩情况来看,国内外MLCC厂商业绩明显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变得更加普遍,AI服务器、AI PC(笔记本电脑)和AI智能手机等的普及

传感器+AI,融了7个亿,华为基恩士博世……都在搞AI传感器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各行各业,并带来巨大的技术提升,对传感器技术来说,也是如此。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三:如何突破产业升级技术之困?

占我国GDP近三成的制造业,正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建成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但同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产业链长、企业量大、技术复杂等挑战。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48.3万户,去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76%,广大中小企业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利润微薄,数字化基础较弱、改造周期长难度大。

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当前,我国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正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目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深圳特区报」中国“工业第一城”增长势头强劲 深圳前5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深圳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2022年和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蝉联中国“工业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