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据消息,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日前透露,《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已获部长办公会正式审议通过。该行动指南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就是传感器的智能化,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确定了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和集成电路工艺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及以市场应用为主导的政策扶持原则。
近日,工信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4300亿元,服务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节能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数据中心PUE值普遍优于1.4;发布云计算相关标准超20项;涌现2-3家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
近期,中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到2020年实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工信部装备司司长李东解读规划时说,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一批实验室仪器相关的行业标准报批公示,其中“热重-差热分析仪”等一批热分析仪器标准在列。在分析方法标准中,公信部此次公示了“硅材料用高纯石墨制品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数项ICP检测方法标准。相关公示的热分析仪器等标准如下:
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的一点是,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求突然提高到80亿wh即8GWh,较之2015年出台的《规范条件》提出的要求提高了整整40倍。另外,镍氢动力电池企业不低于0.1Gh,是之前的10倍;超级电容器企业不低于0.01GWh,是之前的2倍;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分别是此前的8倍和20倍。
近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工信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专家代表,重庆川仪、上海工业自动化、上海自仪、中石油等企业代表齐聚北京,专门召开了两个项目的标准评审会议。《智能制造测控装备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标准研究与验证平台建设》项目简称“数据字典”,已完成4项标准草案。会议上,仪综所副总工王春喜博士对编制说明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制造2025》五大实施细则发布: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编制并发布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突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方向……
近日,国家工信部完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件”)。《条件》对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做出了规定,要求企业要具有接地电阻测试仪、耐压仪、性能测试设备等检测仪器,且保证校准周期不超过12个月。
日前,工信部规划司发布《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截至“十二五”末,我国轻工行业已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7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3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44 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51 个。“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方面,“十三五”期间,轻工行业将加强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近期,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等,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竞争力。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提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
其中110项行业标准明确与ICP-MS、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试验机、表界面测试仪器、热分析仪器等分析测试方法相关。并且该批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
近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该通知将重点放在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并着重提到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化升级工程。文章将为大家解读,这一通知的发布将会为仪器仪表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近日,工信部发布平台消息称,根据集成电路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单位已完成《IP核可测试性设计指南》等12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涉及半导体测试、存储器接口等方面。集成电路作为芯片等重要元器件的基础,军民通用标准的征求意见出台,将为军队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7月1日起,由工信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八部委发布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将实施,对电器电子产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做了具体而严格的规范。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类型及其配套产品:1.通信设备 2.广播电视设备 3.电子仪器仪表 4.家用电器电子设备 5.工业用电器电子设备……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强制性标准及重大政策要求,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监管,逐步完善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开展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并印发实施方案。从主要目标来看,要求重点突破40种左右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提升10家左右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
《中国制造2025》颁布10个月后,工信部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规划,谋划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将其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机械行业标准JB/T12263-2015《射流水流量传感器》、JB/T12390-2015《水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的实施将给行业检测带来更多指导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