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废气成为大气污染重要来源
机动车的大量使用虽然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但是机动车的大量使用也为城市环境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如交通堵塞,又如尾气排气成为主要的城市大气污染源,造成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统计了2018年全国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065.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3089.4万吨,碳氢化合物(HC)368.8万吨,氮氧化物(NOx)562.9万吨,颗粒物(PM)44.2万吨。
自从机动车全世界普及后,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了全球性问题。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成分相当复杂,有100多种以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H)、碳氢氧化合物(HCO)、氮氧化物(NOx)、颗粒物及铅的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政策、标准推动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发展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便开始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从1983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多个测量方法标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体系。近年则有2017年7月27日,环保部针对机动车排放超标问题发布《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2018年9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和《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要注生产企业在机动车环保检测系统硬件设施与软件部分的升级,推动了国内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行业的全新发展。
遥测是采用光谱吸收定律—郎白比尔定律,当遥测设备的一体化多谱光源及探测系统发出红外光(或激光)和紫外光光束时,其道路对面的直角位移反射镜又将其反射回设备的光源检测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过这些光束时,排出的尾气会对红外光(或激光)和紫外光同时产生吸收。遥测技术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使用红外光(或激光)测量CO、CO2和HC,使用紫外光测量NOx。
随着排放标准、测量方法的不断完善及,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是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浓度)进行检测的仪器(包括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柴油车排气分析仪),也是机动车排放物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主要用于车辆定期检测和日常检修,终端用户为机动车检测站、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城市环境监测站、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汽车销售服务企业(4S店)及科研机构等。
通过各种先进的机动车监测、尾气遥感的使用,有利于建设智能高效的机动车排放智能监管系统,建设支撑系统运行的管理监控中心信息整合平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能起到较好的控制。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